Page 138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38

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与地方社会


   名山县“捐措牛种给民开种”,活人无数。 22
       之所以勾勒明末清初上川南地区的武装自保,是要把明代佛教放
   在上川南地区的明清社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里来思考。通常的印象
   是,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明清两代的四川社会历史突然断裂。“湖
   广填四川”的移民现象是深入人心的清代四川社会历史画面,因而清代
   四川往往被贴上“移民社会”的标签。事实上,上川南地区在明末清初
   存活了大量本地人口,这样一个明清连续性的社会与明代佛教在上川
   南地区的长盛不衰密切相关。
       在明代西番朝贡贸易的背景下,汉、藏佛教在上川南地区蓬勃发
   展。寺院僧人为皇帝、国家和乡民祈祷祝福,配合地方官员政令施行,
   儒家士子在寺院里读书,国家庆贺礼仪在寺院里完成,僧人多方邀请儒
   家官员题写碑记,僧人甚至从事汉藏间的茶叶贸易,乡民拜佛祈求生
   子、治病。这些广泛的社会接触加强了僧人与士大夫的社会互动,双方
   积极调适佛教与儒家的关系。当佛教仪式与儒家孝道思想彼此呼应
   后,地方大族依赖佛教仪式祭祀祖先,他们向寺院捐献土地茶园,长期
   供养寺庵,这一传统涵养了“善”“义”“孝”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树立了地
   方大族的社会权威。佛教塑造的这种社会形态,帮助地方大族在明末
   清初的动乱中,成功组织乡民武装自保,避过战乱兵燹,安然过渡到清
   代,维持了明清两代上川南地区的社会延续。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卜正民, 2008.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犕 ]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曹抡彬、曹抡翰,纂,辑 .1969. 雅州府志(乾隆四年, 1739 )[ 犌 ]//中国方志丛书·西部地
      方·第 28 号 . 台北:成文出版社 .
   陈海 .1992. 重建呵吒寺记[ 犌 ]//中国地方志集成 · 四川府县志辑 38 册 · 洪雅县志(嘉
      庆十八年, 1813 ) . 王好音,修 . 张柱,等,纂 . 成都:巴蜀书社 .
   陈松龄,修 .1992. 天全州志(咸丰八年, 1858 )[ 犌 ]//中国地方志集成 · 四川府州县志辑
      65 册 . 成都:巴蜀书社 .
   陈玉女 .2011. 明代的佛教与社会[ 犕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应正 .1892. 遐兴寺记·卷七·寺观[ 犌 ]//名山县志(光绪十八年) . 赵懿,纂,辑 . 刻本 .
   琛明,编,著 .2004. 蒙山施食仪探源[ 犕 ] . 成都:巴蜀书社 .
   杜斗城,等 .2009. 河西佛教史[ 犕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范守己 .1925. 鹤林寺碑[ 犌 ]//雅安历史 . 贾鸿基,著 . 刻本 .
   范文光 .1992犪. 续莲社事[ 犌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 37 册·嘉定府志(同治


   22. 笔者 2008 年 12 月 26 日抄录。

                                                          · 1 3 1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