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73
社会· 2018 · 1
锦, 2003 : 129 )礼既可以节制过度的情感,也能对不足的情感进行兴发。
人在实践中,感情会不断的变化,所谓“喜极而泣”“乐极生悲”,正是这
种变化的极端体现,礼则是要让人时刻处于一种自觉和清明的状态,既
不能太漠然,心如死灰,更不能迷狂,忘乎所以。同样,《孟子·离娄上》
也讲:“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
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
獉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獉
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王夫之, 2011 : 477-478 )礼
是对仁义的节文,是对情感表达的节文,节文之后才能进入一种真正的
“乐”的状态,即儒家思想家所推崇的“孔颜乐处”。所以,《曲礼》中否定
的形式表达之所以具有类似于人类学所说的禁忌的效果,正是因为其
与规范的结构相背离,从而引起不安的情绪。违背“兵车不式”,就好像
我们将还可以吃的食物丢在垃圾桶里都会引起一种因违背礼而自然生
发的不安之情,因为礼根本上是出于人情对于善和正义的敬畏之心。
人类学所强调的禁忌和礼中所说的过与不及,从否定的角度显现
出人在日常生活对于善和正义的追寻与依赖,并且揭示礼是一种实践,
这种实践激活了礼仪中人对其价值与情感的自觉。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违背礼的实践会引起人的不安,这说明敬意生发于人的
内心。正因为人心有敬,有对义的自觉,人类生活才能有秩序,也就是
说,敬与义是秩序的基础。人这一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复杂的
规范体系,这些体系最能展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价值与
情感。当人从礼否定的那种非礼状态进入到礼仪中,人便受到礼的兴
发与节制,人内心的意义感开始显明,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在这个过
程中真正得到敞开。下文将具体呈现人之实践所形成的日常生活的结
构与意义究竟为何。
三、人与鬼神:礼的社会性
上文试图表明礼制的基础在人心,尤其在于人的主敬,以及由此而
获得的自觉。下文将讨论礼制究竟规定了人生活的哪些方面,人的日
常行动及其伦理到底触及多大的范围,这是传统礼制的社会性所在。
礼作为一个复杂的分类体系,包括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的
礼至少包括“吉、凶、军、宾、嘉”五大类,代表了五类不同的生活场合下
的礼仪。而从礼的社会性来说,礼涉及的关系的范围又极其广泛,既包
· 6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