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72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
况下人不是用这种方式提建议的),因为提建议本来就是人日常交往的
一个部分,不能抽离出日常生活的结构而抽象地提建议和辨是非。《曲
礼》的这种描述,是对抽象规范的“具体”描述。给领导提建议,如果事
关重大而他实在听不进,大可以不参与其中。但如果对象是父亲,他不
听,你心里特别担心又无能为力时,那么就哭着跟随他,至少可以陪伴
左右,化解或承担许多事情。这样做并不是说是非对错让位于人情亲
疏,“号泣而随之”本身就说明了是有是非对错的,但中国传统礼仪反对
这种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而强调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际关系中依
从人情、人心来小心周旋。我们常说是非、对错、冷暖自在人心,这并非
用套话消解了这些价值,而是指出如果真正想要维护这些价值,就必须
用心感受才能找到价值的中道。因为日常生活的理与情总是交织在一
起,正义与情感总是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的复杂性所在。我们不能轻率
地认为这种统一在主体身上的感受能够通过一定的原理法则被一一剥
离出来,然后再进行情理的分析、权衡与取舍。事实上,只能靠这个行
动主体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出新的境况,才能调和内在的矛
盾,就好像舜“窃负而逃”那样。还是以此为例,如果我们为了某个抽象
的是非观念,最后引起了父亲的痛苦,或使他受到惩罚,那显然我们并
不能无动于衷,必然也万分痛苦。所以,这种礼之文学性并不是出于某
种超验性的体验,而是为了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情、人心和行动
者的境况。另一方面,这种“具体”的表达,也是礼所包含的规范与生活
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相结合的产物。既然人的实践或际遇是如此复杂
和广泛,那么相应的礼的规范结构与意义结构也就是十分复杂的,因
此,关键的问题是礼作为人的日常实践具有怎样的结构?其所体现的
人之情感、意义、价值又是如何协调的?是否具有某种图式,或者某种
内含支配关系的结构图式?
为了进一步论述礼的规范与人的基本情感的关系,本文借用传统
礼学讨论中常提到的礼的特点———“节文”来做一些阐述。“节”和“文”
即兴发与节制,礼具有这两个层面的意义,礼仪过程处处展现人的情感
的节奏变化,而节文就像是这种节奏变化的指挥。《礼记·檀弓》里的
一段话最能体现这一点:“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
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
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
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谓之礼。”(王文
獉獉獉 獉獉獉獉
·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