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68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



       二、礼在节文:从礼文的否定形式与肯定形式谈起

       本文通过对《曲礼》礼文的研究,首先发现,在这套看似高度繁密、
   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周礼体系里,人占有非常主体的地位。我们都知道,
   否定形式的表达常常比肯定形式 的表 达具 有更 强的 效果,“不”“毋”
   “非”并没有对具体的实践进行描述,并不是一种“是”的状态,但却以一
   种强力的表达规定了实践自身的界限。《礼记·曲礼》第一条便是“毋
   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说文解字》解“敬,肃也”,而“肃,持事
   振敬也,战战兢兢也,古文肃从心从!(节)”(许慎, 1963 : 65 、 188 )说的
   是人持事的状态。人与事相遇的诚实之境,关键在于从心之节制。在
   《孝经》和《礼记·乐记》中,以肯定的表达说“礼,主敬也”,与此意思相
   同。“毋不敬”的双重否定形式则有一种更强的规范意义。同时,如前
   所述,被否定的部分具有危险或禁忌的特点,因为它们违反了既有规范
   的神圣秩序。否定的形式更能突显不安的情绪,或者如人类学家所说
   的畏惧的宗教情绪。
       《 曲礼》条文中对于礼的规范与禁忌的原则性界定主要有以下几
   条:( 1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2 )修身践言,
   谓之善行;行修言道 . 礼之质也;( 3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 4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
   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
   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
   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5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
   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是人之言行的依据和规范,用来决定和辨明亲疏、嫌疑、同异和
   是非。要认同这些规范,行礼之人必须首先保持“敬”的态度,以确保进
   入礼仪过程。因此,开篇两条特别指出,“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
   哉”和“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对于第一条,朱熹
   解释说,“毋不敬,是统言主宰处。俨若思,敬者之貌。安定辞,敬者之
   言。安民,敬者之效”(朱彬, 2010 : 2 ),这是先说总纲,总括于敬的情绪
   上。但是,此处既然以“毋不敬”开篇,就说明人在日常实践中有可能偏
   离“敬”这一情感状态。因此,第二条则是说明如果偏离“敬”,人就会滑

                                                           · 6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