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43

社会· 2018 · 1

   野作业反思》《天真的人类学家》这类“田野揭秘”的书也没有读过,对各
   种乡村研究文献也涉猎很少,更没有读过任何关于移民研究、信访研究
   或行政诉讼的中层理论。笔者读硕士研究生前有两个基本的兴趣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和现代国家的权力构建、运转
   及癌变问题。前一兴趣促动笔者完成了关于近代中国教育场域转型的
   硕士论文。但在准备硕士论文的同时,笔者一直未能忘怀阅读《古拉格
   群岛》(索尔仁尼琴, 1982 )所激发出来的对权力问题的探究兴趣。而在
   此时,笔者非常幸运地在北京大学遇到一批志同道合的读书人。我们
   先是在社会学系组成“麻雀读书小组”,广泛阅读包括韦伯、布尔迪厄、
   吉登斯、福柯在内的社会理论大家以及包括史景迁、孔飞力、华尔德在
   内的中国研究名家的著述。 1996 年 7 月,我们这批朋友硕士毕业后,
   由李猛主持,在北京大学组成了跨学科的福柯读书小组,以《福柯文选》
   的翻译为由头,开始一字一句细读福柯的重要作品。由于李猛的硕士
   论文对福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福柯读书小组能找
   到恰切的读书入口。我们对福柯的阅读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我们是把福柯的思想放在西方现代“抽象社会”极其复杂和
   充满多重内在张力的构建中来理解(李猛, 1999 ),而不是把他简单看成
   所谓“后现代”“后结构主义”和“解构”的代表。我们不仅把他看成尼采
   主义脉络的思想家,而且还从“什么是启蒙”中看到他与康德的复杂关
   联,从“纪律”( 犱犻狊犮犻 狆 犾犻狀犲 ,也译为“规训”)的概念中看到他与韦伯的隐秘
   对话,从“权力的反司法模式”中看到他与常人方法学在日常生活的权
   力技术上的深层交流(李猛, 1996 )。就此,我们通过福柯之眼打开了从
   整体上理解西方现代性基本问题的一扇门。
       其次,我们对福柯作品的阅读是带着自己的学科关怀而精心选择
   的。福柯虽然深受尼采等哲学大师的熏陶,但他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并
   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把超验的洞察与经验的直觉完美地结合在一
   起,将独特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理论批判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
   种令人震撼无比的权力“效果史”和“当前史”(李猛, 2003 : 239-240 )。
   因此,我们阅读的重点就放在《规训与惩罚》《性史》等经验研究著述中,
   而不是放在《知识考古学》这样“纯理论”色彩更重的作品中(且不说该
   书中译本的错误百出、不忍卒读)。
       最后,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福柯读书小组与孙立平老师主持的中

    · 3 6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