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40
“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本文以下简称《大河》)(应星, 2001 )的成书过程,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二、在理论与田野之间:田野工作的源、流、变
理论对于田野工作的重要性看似不言自明,个中奥秘却非众人尽
知。我们需要深究的是:什么理论才是真正重要的和相关的?理论的
重要性在田野中到底是如何体现的?
(一)经验研究的位阶与理论的相关性
现在许多人对质性研究方法有一种追捧的热情,我们从中可以感受
到一种竭力探寻“秘诀”和“捷径”的冲动。但无论是韦伯( 2013 : 72-73 ),
还是布尔迪厄( 2015 : 30-32 ),都曾反复告诫过我们:对研究方法的探寻
在重要性和迫切性上远不及对理论本身及研究问题的思考。为了避免
受到“理论薄弱”和“缺乏传统”的批评,我们又看到学界另一种蔚为壮观
的景象:许多研究论著在文献综述部分热衷于堆砌大量的“相关”文献。
比如,做中国乡村研究的,恨不得把所有知名的中国乡村研究文献都罗
列进去。殊不知“相关文献”具有一种辨证的色彩:许多与研究对象看似
相关的文献其实是不相关的,而另一些与研究对象看似无关的文献恰恰
是最相关的。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种“相关文献”的错位现象?这是因
为许多人弄不清经验研究的位阶及其理论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经验研究会同时涉及三个层次的内涵:基本
问题、分析传统和特定对象。这三个层次在社会理论上大体对应经典
理论、中层理论和工作假设这三个层面。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经验研究的基本问题来自对社会事实的观察。这个说法可以一直追溯
到默顿 1959 年在《论社会学中的问题发现》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按照
他的说法,社会学问题的构成要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发问,即通
过描述事实的疑问或探讨不同社会学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致性来提出问
题;第二是疑问的基本依据或理由,即通过他所谓“中层理论”的综述,
确定所提疑问的学术价值;第三是阐明疑问,即在文献综述后进一步澄
清疑问,提出研究的工作假设(默顿, 2001 : 22-40 )。这也正是我们今
天在西方和中国的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看到的最标准和最主流的程序。
然而,在这个提问流程中,经典理论有什么位置吗?默顿坦率地告诉我
们:没有。“社会学把主要关注点(但不是惟一关注点)放在发展中层理
论上,它就能够取得进步;如果它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大而全的社会
·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