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社会》2017年第6期
P. 182

教育期望中的班级效应分析



       三、数据、变量和方法

       (一)数据
       本研究使 用 的 数 据 来 源 于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中 国 调 查 与 数 据 中 心
   ( 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犛狌狉狏犲 狔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 , 犖犛犚犆 )设计并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
   调查( 犆犺犻狀犪犈犱狌犮犪狋犻狅狀犘犪狀犲犾犛狌狉狏犲 狔 犆犈犘犛 ) 2014 年基线调查数据。 22
                                   ,
   该调查是国内首个从初中阶段开始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持续性、大规
   模追踪调查项目。
       犆犈犘犛 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 犘犘犛 )抽样方法,在全国的 31
   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抽取了 28 个县级单位( 犘犛犝 ),每个 犘犛犝 抽取 4 所学
   校,每所学校在七年级和九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对班内学生进行整群调
   查。调查最终共获得来自 112 所学校、 438 个班级(个别学校一个年级只
   有一个班)的 19487 份有效学生问卷(其中七年级 10279 份,九年级 9
   208 份), 19007 份家长问卷, 1412 份班主任和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
   的任课教师问卷以及 112 份学校领导问卷。 23 本研究仅使用七年级的学
   生样本, 24 剔除有变量缺失的样本后得到 10005 个学生样本。
       调查数据包含学校、班级、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内
   容覆盖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学习生活、教育期望、朋
   辈关系、社区环境、教师教学、班级管理、师资队伍、学校情况,等等。样
   本资料充分而翔实,使本研究能够控制从个体到家庭、班级以及学校各
   个层面的因素。
       (二)变量测量
       1. 因变量:教育期望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期望,对应问卷当中的问题:
   “ 你希望自己最高读到什么教育程度?”学生可以从“现在就不要念了、


   22. 基线调查于 2013 年秋季和 2014 年春季实施。调查详情 (如抽样设计、调查手册、调查问
   卷、项目实施等)参见项目官方网站( 犺狋狋 狆 : ∥ 犮犲 狆 狊.狉狌犮.犲犱狌.犮狀 )。
   23. 如果班主任也执教语数外中的一科,那么他/她既需要填答班主任问卷,亦需要填答任课教
   师问卷。相关调查详情参见《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犆犈犘犛 )基线报告》第一章(王卫东, 2016 )。
   24. 本研究重点关注班级特征的影响,接受问卷调查的九年级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可能拥有不
   同的调班经历(从未变动或者一到数次变动),而 犆犈犘犛 数据没有收集班级变动过程的相关信
   息,因此难以考察和比较班级效应。

                                                          · 1 7 5 ·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