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社会》2017年第6期
P. 153

社会· 2017 · 6

   如神话、宗教、传说,它们往往“处于潜意识的半知半觉中”,带有深刻的
   偏见,引发从众的、过激的行为,因而不能成为国家决策的依据(涂尔
   干, 2006犺 : 39-41 , 64 )。
       (二)类比、隐喻与分类
       我们看到,涂尔干对国家权威的证明,大量借鉴了生理学的概念,
   这在方法论上是否可行?如果方法上讲不通,那么国家权威的论证也
   会随之坍塌。为此,我们需要区分三个概念,类比、隐喻与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的发展, 19 世纪的社会科学广泛借
   用自然科学的概念来研究人类社会,类比是常用的方法。个人类似细
   胞,人的聚集类似有机体;人类早期社会比作“原生动物”,高级社会比
   作高等动物(科恩, 2016 : 41-42 )。如斯宾塞( 2001 : 295-296 )就主张
   “个体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确实有一种真实的类比关系”,“没有结构的
   物质变成有结构物质”,各部分丧失原来的相似性,结构上、功能上的差
   异越来越明显。
       人们使用类比,“通常是为了证明一种新的或激进的方法或理论是
   正当的”,社会学急于证明自己的科学性,把概念和方法建立在已经成
   为科学的生理学上似乎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它们研究的都是人。此外,
   “类比还有一种类似的方式可以服务科学,那就是显示一个似乎无法检
   验的结论的有效性”,我们无法搜集到人类至今所有社会的资料,但是
   可以观察一个生命自细胞分裂开始的全部历程,由此反证社会演变的
   某个环节。不过,与使用物理学的抽象公式不同,运用社会有机体做实
   质性类比的时候,容易犯“错配的同源性”的谬误,因为他们的努力已经
   不是做一般的类比,而是“创建一种同源”,“他们的程序很像怀特海所
   说的‘误把抽象当具体’,即把对社会理论的抽象当成了一个具体的实
   际生物有机体”。这是“事实自证( 狉犲狊犻 狆 狊犪犾狅 狇 狌犻狋狌狉 )”的辩论方法,而作
   为对象的社会既然无法开口,只能看似事实上证明了二者在“形式和结
   构上的同一性”(科恩, 2016 : 35 , 43-47 , 60-63 )。
       与生理学标准的概念、实验的方法以及完备的逻辑相比,社会学对
   功能的分析无法将生理学的程式贯穿到底,一一对应,他们可能只是权
   宜性地“建立社会系统‘各方面’之间的经验相关关系”,或者说明某种
   对应的“社会价值”,以及组织的目标。因此,借鉴生理学的分析框架,
   并不意味着采用它们的实质性概念(默顿, 2008 : 127-128 )。

    · 1 4 6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