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20
边疆、边界与国家:韦伯的“农业—政治”研究的理论启发
特性,这些生活在德意志民族国家疆土之外的德意志人,可以有机会培
育 基 于 公 民 权、民 主 等 的 市 民 德 性 ( 犅ü狉 犵 犲狉狋狌 犵 犲狀犱犲狀 / 犫狅狌狉 犵 犲狅犻狊
狏犻狉狋狌犲狊 ),以及更直接而永久的价值(如艺术等)( 犠犲犫犲狉 , 1994 : 76 )。
综上可见,韦伯的关闭边界之议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立足
在政治和国家利益。本文挖掘并拓展了“边界”概念,进一步表明边界
是近代民族国家地域与主权的划分界限,国家边界一方面意味着政治
的统一性,另一方面约束着其民族的空间。德国在 19 世纪 70 年代的
统一改变了欧洲的力量格局。但对德国本身而言,由于其自身体系的
种种滞碍不通之处,成为欧陆强国反而放大了其政治结构的种种缺陷,
经济的崛起更带来了盲目的自信,掩盖了普鲁士政治体制的种种失衡
与矛盾。韦伯( 犠犲犫犲狉 , 1994 : 26 )以“命运”( 犳犪狋犲 )或“我们的特殊命运”
来总结其悲观的看法:一方面,德意志国家的统一没有在德意志民族年
轻时实现,而更像是一个耄耋老人的轻佻游戏,不得不承受其后果;另
一方面,尽管大国与小国在国际法体系中是平等的,也无文化的贵贱,
但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来看,双方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地区角色必然是不
同的。权力之本性为恶,因此,国家间的根本态势是斗争,而非和平主
义的,小国固然要仰周边大国之鼻息,却因其微小而不足为敌,反而能
够致力于追求其文化的价值,例如,市民德性、民主的习惯、文学成就
等。成为大国之后,德国别无他法,不能忽视自己的历史责任而“瑞士
化”,只能去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与俄、英、法等国抗衡( 犠犲犫犲狉 , 1994 :
76-77 )。 1
由此可见,强调国家边界本身,并不仅仅是某种排外思想,也意味
着关注内部统一和反对一味对外扩张的野心。正是在此意义上,与其
说韦伯是一个“绝 望 的 自 由 主义 者”( 犾犻犫犲狉犪犾狊犻狀犱犲狊 狆 犪犻狉 )( 犕狅犿犿狊犲狀 ,
1989 ),不如说他是一个“有限的自由主义者”( 犫狅狌狀犱犲犱犾犻犫犲狉犪犾狊 ),国家
及其边界就构成了其自由主义理念的诸种限制。
1. 此处引自韦伯 1916 年《两种法则之间》一文。他的看法与同时代的思想氛围差异颇大。
涂尔干( 2014 )在《德意志高于一切———德国的心态与战争》一文中对特赖奇克《政治学》中所
表述的国家权力观进行了剖析与批判,认为特赖奇克所表述的赤裸裸的恃强凌弱和无限制的
扩张野心等构成了德国的政治心态,并促发了 1914 年的战争。韦伯则认为大国和小国在国
际法体系中应处平等地位、但在现实政治中负有不同历史责任。
·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