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26

因病信教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实。而当我们将《圣经》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生命当中时,神会带领我们
   放弃自己所看重的转而追求神所看重的,使我们成为合神心意的基督
   徒。”进一步地,讲道者突出“有求必应”只是人的看重,而非神的看重。
   “对于我们很多弟兄姐妹,有人向神祷告,只是认为神会有求必应,而且
   要神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更看重的是肉体平安,殊不知,神更看重灵
   魂得救。神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接下来,讲道者分
   别从“神看重人品、因为人品比祭品重要”、“神看重内在,因为内在比外
   在更重要”、“神看重动机,动机比动作更重要”三个方面来引导信徒逐
   步强化侍奉和虔诚意识。其中,重点突出灵魂得救的重要性和路径,并
   强调对上帝的信心,要求“要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绝不可以自以为
   聪明,以敬虔的外表来欺哄神,要真正把心交给神,这样灵魂才能得救,
   由‘旧人’成为‘新人’。”(参与观察, 2016 / 10 / 9 )
       在此,我们看到宗教要求的实质性转变,即对纯粹信仰状态的追
   寻。经历过上述环节后,信徒们多用“要放弃有求必应的想法”、“要和
   神的距离拉近”、“拯救最重要”等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见,通过
   这一环节,宗教试图促进信念心理的升级,使工具型的神人关系演变为
   一种神圣型的神人关系和体验,而救赎感乃至于使命感都蕴含在其内。
   如果按照韦伯所理解的那样,一切宗教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信仰使人的
   灵魂得到拯救(苏国勋, 2016 : 61 ),那么,我们可以说,由“肉体平安”到
   “灵魂拯救”的过渡也意味着宗教作为一种“救世论”( 狊狅狋犲狉犻狅犾狅 犵狔                    )的践
   行。在这一过程中,让信徒放弃功利思想,追求神圣和救赎成为心理引
   导的核心。
       通过前述三个环节的呈现,我们看到宗教引导信徒由“信念”到“信
   仰”转化的循序渐进过程。教会负责人兼讲道者 犔 总结了这里面的授
   道方式和技巧:“我们的使命就是慢慢地把他们引上正轨,就跟家长对
   小孩的引导一样,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把人做好了,要让他慢慢长,感
   化他。人到神面前,就跟小孩到妈妈面前一样,一开始用奶喂,等慢慢
   长大了,再教育他,用饭喂,再后来,就自己吃饭了……他来这里之后,
   先跟他说,靠主能得平安,灵魂得救,信耶稣后,不仅他得好处,他的家
   人也得好处,慢慢引导。这个时候不能讲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然
   后就通过仪式,祷告、听讲道引导他把心交给上帝,让他的内心充满神
   的话语,引导他放弃那种功利的、有求必应的想法。”(访谈, 2016 / 10 / 9 )

                                                           · 1 9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