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208
实践的紧迫性
三、实践紧迫性体验:被诸事缠身的现代人
尽管实践紧迫性被长久遮蔽,但紧迫性作为实践的本质属性终究
会展露自身。虽然作为实践的本质属性之一,但实践紧迫性的现身样
式却深受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在现代性情境下,实践紧迫性不仅
会以独具时代特征的样式呈现出来,甚至还有可能以更高频率爆发并
呈现出来。因为在以“快速”(包括计算和巨量之暴动)为根本性特征之
一(海德格尔, 2012犫 : 129 )和以“速度逻辑为其组织原则”的现代社会,
我们做事与被期望做事的速度总是指向速度开放式连续统的快的一
面。我们正上演对速度的崇拜,它明白无误地要求,无时不在地宣布,
我们做得越快,就越好。 3 因此,就使作为实践紧迫性的发生机制的“时
间性到时未到”更直接曝露于频发风险中,从而不可避免地增加实践紧
迫性发生与现身的可能性。由于实践紧迫性往往意味着平日生活节律
的变奏,现代社会又为其发生提供了更大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人们“总
已经活动在对(实践紧迫性)的领会中”(海德格尔, 2012犪 : 7 ),于是,现
代人将对实践紧迫性有所体验也就理所当然了。实际上,当前充斥现
代社会的对不可靠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的联合体验(鲍曼, 2002 :
250 )就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实践紧迫性体验。
有必要指出的是,“体验”( 犲狓 狆 犲狉犻犲狀犮犲 )概念在 19 世纪 70 年代的德
语日常用语中流行时,是与被工业革命改造了的文明系统产生的弊端
导致的体验匮乏和体验饥渴密切相关的。施莱尔马赫为反对启蒙运动
的“冷漠理性主义”而援引富有生命气息的情感,席勒为反对“社会机械
论”而呼吁审美自由,黑格尔用生命(后期用精神)概念来反抗实证性,
与他们一样,“体验”概念的流行也是抗议工业社会的先声(伽达默尔,
2010 : 91 、 96 、 98 )。然而,时至今日,海德格尔( 2012犫 : 131 、 136 、 143 )却
以否定口吻将现代称为“这个‘体验’的时代”,并指出,“唯到现在,一切
才被‘体验和经历’,所有事业和活动都充斥着‘体验’……就连人作为
存在者也丧失了自己的存有,沦为他对体验之追逐的猎物”,甚至还将
“体验”同“谋制”一道视为“对存在之离弃状态的伪装”。相比之下,或
3. 此观点来自东南大学李林艳老师的《高速时代的社会断裂风险》一文,此文未发表,感谢李
老师的支持。
· 2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