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201
社会· 2017 · 4
实践之所以必然是紧迫的,既是因为从生活世界中历史性显现的诸种
社会世界的结构性张力,更是因为实践归根结底是在世生存之人的实
践。作为总地平线的生活世界无疑是一切实践得以发生的根本场所,
但各种具体实践首先通常是在作为特殊地平线的诸种社会世界展开
的,而以生活世界为存在论基础历史性地生长出来的诸种社会世界往
往具有不同或冲突的实践逻辑。因此,在特定社会世界中展开的具体
实践或许是平静的河流,但贯穿于这些社会世界的实践本身却必定是
“永恒流变”,甚至是暗流涌动的“赫拉克利特的河流”(胡塞尔, 2007 :
40 )。此外,作为在世生存者的我们,虽然是“不知怎地在实践上有兴趣
的主体”,但不同的兴趣却实实在在地引导着我们的实践,这些兴趣“都
有某种职业态度,这些态度又需要特殊的职业时间……每种实践兴趣
也就都有了自己的时间”(胡塞尔, 2001 : 165 )。最重要的是,在特殊意
义上,我们虽然称科学、艺术、兵役等为“职业”,作为普通人,我们却经
常(在一种扩大意义上)“同时”处在多种职业中;我们既是家庭中的父
亲,又是社会的公民(胡塞尔, 2001 : 165 )。这不仅表明每种实践兴趣都
要实现自身的时间,从而为实践打上了时间急迫性的烙印,而且还意味
着人生在世注定要穿梭在不同实践逻辑的社会世界,实践无论如何不
可能完全在规则脚本下展开,要将应对实践的规则归档的企图都将是
徒劳的( 犅狅狌狉犱犻犲狌 , 1977 : 29 、 73 )。因此,人的实践必然是紧迫的,人们
也终究不免深陷实践紧迫性之中。
就实践紧迫性的发生根由与现身样式而言,在世生存的本质即海
德格尔所谓的“操心/烦心”( 犮犪狉犲 / 狊狅狉 犵 犲 ),是实践紧迫性缘何发生的根
由,“操心”的组建环节则构成实践紧迫性藉以现身的基本样式。自现
代社会哲学兴起伊始,为自我持存而奋争便被视为“社会生活目的论”
谱系的根本性条目( 犎狅狀狀犲狋犺 , 1995 : 7 )。人自出生就已经且一向为生
存与承认有所寻视操心地存在于世界中,绝非思想家冥想出来的概念
图式,而是在世生存的现象实情。人之在世生存“始终刻有操心的印记
……由操心保持、确定和统治着”(海德格尔, 2012犪 : 229 )。尽管为实现
在世生存目的,人需要操心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在人有所寻视操心的诸
多事情中,却有这样两种活动是最基础的实践:一是人类不得不与世界
内的 事 物 打 交 道 以 获 取 生 存 所 需 的 物 资,即 此 在 “操 劳/繁 忙 ”
· 1 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