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75
社会· 2017 · 2
人、事、物能心领神会的程度确是不同的”。在家乡的江村基本没有任
何困难,在禄村就要用“官话”来交流,而在瑶山,只能依靠说汉话的人
帮助。费先生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初进瑶山、被黑黝黝的一群人围
住的那个“友好但莫名其妙的世界”。理性地分析这种“内省”的方法,
可以看出,研究者过去的经验在认识新的文化时起着“参考体系”的作
用。新体验与过去的旧经验相异,认识就得到了拓展。但是,在认识这
些文化现象时,我们所赖以“参考”的经验是高度个人化的,而不像认识
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那样有着普遍性的、定律或定理式的“参考体系”。
之所以称之为“内省”而不是“学习”,就是因为这种认识拓展实际上是
个人经验和体验的扩展,拓展的结果也不表现为知识或规律的发现,而
只是一种新的体验、新的理解,是“我”和研究对象的心灵的沟通和融
合:能够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此之谓“设身处
地”。
至此,对于 犔犲犪犮犺 所提的第二个问题,在马林诺斯基《〈江村经济〉
序言》的启发下,费先生给出了一个理性、冷静而谦逊的答案:“根据我
的经验,只以传媒手段的语言来说,本土人研究本文化似乎占胜一些”
( 费孝通, 1996犪 : 264 )。这 当 然 不 是 最终 的 答 案。半 年 以 后,在 1997
年,费先生即提出了他晚年最为重要的“文化自觉”的概念和理论,这不
能不说有 犔犲犪犮犺 提问的启发之功在内,而费先生最终的这个回答也远
远超出了 犔犲犪犮犺 提问的层次,进入了另外一个超越方法论讨论的学术
和人生境界。
犔犲犪犮犺 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即“微 型 研 究”的 代 表 性 问 题,费 先 生
在不断反思之后的答案也与几年前“类型比较法”完全不同。随着在
个人与社会的 关 系 反 思 中 对 个 人、对 个 人 的 行 为、思 想 与 感 情 的 重
视,费先生产生了对人文世界研究中个人与群体、个体与整体之关系
的新看法:
在人文世界中所说的“整体”并不是数学上一个一个加起
而成的“总数”。……每个人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都要能从这
个人文世 界 里 得 到 满 足,所 以 人 文 世 界 不 能 是 不 完 整 的。
……这样看来,如果能深入和全面观察一个人从生到死一生
生活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整个人文世
界了。
· 1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