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74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体地说,这种“心态”既不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不是人与人相处
   的“利害”关系,而是人与人相处如何理解对方、如何看待对方的“道义
   关系” 11 。这种心态、这种“道义关系”,就是费先生所说“人文世界”也就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样的人文世界,按照费先生对马林诺斯基的理解,既不能说完全
   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是与自然世界对立,而是把自然和人文世界的
   “联结处给填实了”(费孝通, 1995犲 : 216 )。人文世界来自自然,既是对
   自然的“加工”,又是自然通过人的“自觉”。在这种观念之下,人类的文
   化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偏僻角落或者什么样的时代,无论在表面上如何
   千差万别,都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有可以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基
   础,马林诺斯基功能学派的“心法”就是“众出于一,异中见同”(费孝通,
   1996犪 : 261 )。研究者面对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客观的、“局外人”的观
   察,而是真正的了解:
           研究者必须要有一种新的观点和境界,就是研究者不但
       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身外之物,而且还要能利用自己是人
       这一特点,设身处地地去了解这个被研究的对象。(费孝通,
       1995犲 : 208 )
       这种“设身处地”的方法,就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一种基于自我
   “内省”的认识文化的方法。就是要到实地中去“体会”、去“呼吸一下清
   新的空气”,去了解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着有哭、有笑、有
   感情的举止言行,把文化拉回到人的生活本身“,而不是把文化建立在
   奇谈怪论或者“无知”的基础上(费孝通, 1995犲 : 206-207 )。
       在 1996 年《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一文中,费先生对 犔犲犪犮犺 的问题
   又进行了基于上述深刻反思的、学理上的回答。作为马林诺斯基的弟
   子, 犔犲犪犮犺 也承认,人类学研究文化的方法是基于“内省”:“我们起初把
   别人看成是乖僻,但到头还得承认人们的‘异相怪样’正是我们从镜子
   里看到自己的模样”(费孝通, 1996犪 : 261 )。费先生回顾自己生平三次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即广西金秀瑶山、云南禄村和江苏江村,发现其中
   用“内省”的方法认识地方文化时有着程度上的差别:“我对所接触到的


   11. “越来越感到我过去太偏重在社会结构的分析和描述着方面。。,。。我不能不想到我的启
   蒙老师派克教授早就指出的人同人集体生活中的两个层次:利害关系和道义关系。我拾了
   基层,丢了上层,这是不可原谅的。”(费孝通, 1993犮 : 257 )

                                                          · 1 6 7 ·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