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61
社会· 2017 · 3
提高日常行政效率则会牺牲风险治理效率。不同理论的差异将在这两
条线段上表现出来,而理论陈述的准确性差异也将在此表现出来,所以
我们主要对此加以考察。
如果我们采用“降低统治风险和提高行政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
突”这样的语言来粗略表述图中的 犅犃犆 线,那么,其中隐含着的三个内
涵不同的理论的差异就难以区分开来。这三个理论是:( 1 )统治风险最
小化理论(或统治风险治理效率理论)。这是曹教授采用的理论。( 2 )
日常行政净收益最大化理论(或日常行政效率理论)。这是曹教授与之
论辩的理论。( 3 )统治风险治理效率与日常行政效率权衡理论。一种
陈述隐含着三个不同的理论,说明这种陈述的理论效果不理想,而明确
了“何种治理、何种效率”之后,不同理论的差异就很容易识别。
按照统治风险最小化理论的逻辑,统治者在风险治理效率达到 犃
点后,如有进一步改善效率的条件,必将沿 犃犅 线追求更高的风险治理
效率,而绝无可能沿 犃犆 线为了更高的日常行政效率而放弃部分风险
治理效率,也不可能在 犃犅 和 犃犆 的矛盾走向中加以权衡。同样的道
理,按照日常行政净收益最大化理论的逻辑,如有改善日常行政效率的
条件,必将从 犃 点沿 犃犆 线移动,而绝不可能沿 犃犅 线为了实现更高的
风险治理效率而放弃部分日常治理效率,也不可能犹豫于 犃犆 和 犃犅 之
间。如果认为统治者会在 犃犅 和 犃犆 间权衡选择,那就既否定了统治风
险最小化假定,也否定了日常行政净收益最大化假定,事实上是采用了
其他的行为假定,如假定统治者具有这样一种效用函数,其中统治风
险、行政净收益被处理为具有替代性的影响效用的自变量。总之,明确
“何种治理、何种效率”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清晰贯彻。
图 1 中的 犃 点具有重要的制度涵义。该点指示出,当一种制度赋
予统治者以统治风险最小化的行为特性时,其日常行政治理效率的最
大边界就出现了。 4 超出最大边界,统治者即使有条件提高日常行政治
理效率,他也不会这样去做。这个边界对于制度比较分析的意义在于,
如果不同的制度赋予统治者以不同的行为特征,那么,在其他条件给定
的情况下,其日常行政治理效率的边界也会不同。
4. 关于特定制度中行动者效率边界的研究,马克思是重要的思想先驱。他在《资本论》第一
卷中有关机器使用的界限和资本使用机器的界限的对比考察,是这种研究的典型例子。
·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