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8
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上述分类的目的是为分析集权国家的治理体制提供一个比较框
架。在这个比较框架内,首先,我们讨论如果不考虑约束条件,统治者
希望的治理体制属于何种类型;然后,我们再把约束条件加进来,考察
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之下,治理体制将如何变化。
(三)各种治理体制应对统治风险的机制及有效性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不同的治理体制意味着在控制统治风险上能
够利用的机制有所不同,其有效性也有所差别。
中央垂直管理的体制依赖“统治联盟”的忠诚和“实际选举人集团”
的支持,也 依 赖 “名 义 选 举 人 集 团”的 服 从 ( 犕犲狊 犵 狌犻狋犪 , 犲狋犪犾. , 2003 ;
犕犲狊 犵 狌犻狋犪犪狀犱犛犿犻狋犺 , 2011 )。这种忠诚、支持和服从是建立在两种机制
基础上的。一种机制是官僚系统(包括军队)的职位竞争机制。除最高
统治者之外,每一个人都需要与其他人竞争才能获得晋升机会,也才能
保住职位。职位竞争机制使得统治者能够通过层级控制的手段管理官
僚系统,并直接或间接控制每一位官员。另一种机制是资源分配机制。
统治者首先控制税收和其他重要的经济资源,然后把资源按等级分配
给官僚系统中的成员,确保职位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这种
治理体制之下,政权的稳定性最终取决于统治者能否控制足够资源。
只有掌握了足够资源(如税收和石油收入),才能保住“统治联盟”的团
结和忠 诚,也 才 能 获 得 其 他 集 团 的 支 持 和 使 它 们 服 从 ( 犕犲狊 犵 狌犻狋犪 ,
犲狋犪犾. , 2003 ; 犖狅狉狋犺犪狀犱犠犲犻狀 犵 犪狊狋 , 2009 ; 犕犲狊 犵 狌犻狋犪犪狀犱犛犿犻狋犺 , 2011 )。
我们把这两种机制统称为“人事控制机制”。
然而,对于规模巨大的集权国家来说,相对于庞大的人口,统治者
所能控制的收入和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收入也许可以维持官僚系统(包
括军队)的忠诚,但不足以收买全国民众,使民众自愿臣服。况且,大部
分税收和资源还是从民众手中直接征得的。所以,人事控制机制用于
应对地方官员的威胁(即代理风险)是有效的,但难以应对来自民众的
威胁(即社会风险)。
与中央垂直管理的体制不同,间接统治的体制采用地域控制手段,
赋予中央政府运用分而治之的机制应对上述两种威胁。这种分而治之
的机制包括:首先,它分散了中央政府所面对的来自民众的威胁,把这
种威胁转移给地方领导人来承担,相应的,增加了地方政府应对民众威
胁的灵活性( 犆犪犻 , 2008 ;曹正汉, 2011 );其次,由地方政府控制民众并承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