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48

“撤点并校”、家庭背景与入学机会


   增加 5 的过程。既有研究表明,学校的教育质量同家庭的边际教育期
   望回报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 犃犪狉狅狀狊狅狀犪狀犱犕犪狕狌犿犱犲狉 , 2011 )。文化资
   本不同的家庭,在子女教育获得上的文化资本回报的边际期望也存在
   差异。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文化资本的积累,拥有较
   高文化资本的家长对于“撤点并校”后学校质量提升带来的文化资本回
   报有更高的期望,从而会增加其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而对于拥有较低
   文化资本的家长而言,由于并未感受到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本提升的回
   报,因此,“撤点并校”本身减少了教育机会而增加了教育的成本(杨东
   平、王帅, 2013 ),因此,这些家庭可能并不会使子女继续接受教育,反而
   会“短视”地让其进入劳动力市场。
       从养育模式的视角看,“撤点并校”对家庭的养育模式的影响较为复
   杂。在“撤点并校”开始时,解决撤校后学生上学路程增加的一个措施是
   采取“寄宿制”(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 2013 : 4552 ),这使得家庭对于子女
   的影响相对减小。在“撤点并校”实施一段时间后,“租房陪读”的模式开
   始兴起,家长选择在撤并后存留的完小或初中附近租房屋陪同孩子学
   习。 6 因此,在这一阶段,家庭的文化资本传递作用又再次增强。
       总之,笔者认为,家庭的文化资本在“撤点并校”后对子女的教育机
   会获得的影响是在增加的。尽管从家庭养育模式的角度进行考虑,在
   “撤点并校”后的初期,家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作用被削弱,但这种削弱
   是较为有限的:“寄宿制”并非将学生和家庭完全隔离,而仅仅是使子女
   同家庭的联系相对减少。因此,提出“文化资本变迁假设”:
       假设 5犪 :拥有较高文化资本家庭的子女和拥有较低文化资本家庭
   的子女在教育获得机会上的差距在“撤点并校”后会更大。
       2. 经济资本在“撤点并校”前后的作用
       从 MMI 的框架看,教育机会在教育资源增长的情境下是先满足
   社会上 层 阶 层 的 教 育 需 要,之 后 再 向 社 会 下 层 扩 张 ( Rafter yand

   5. 参见:“ 1185 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
   址: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犪狌犱犻狋. 犵 狅狏.犮狀 / 狀1992130 / 狀1992150 / 狀1992500 / 3274274.犺狋犿犾 。 发 布 日 期:
   20130503 )。
   6. “租房陪读”现象在县城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笔者在某完小访谈时,某后勤人员谈到,“现在
   家长带着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越来越普遍……对面这条街和后面这条街基本上都是……从乡
   下来镇上读书的人太多……”。而该县的一位官员也告诉笔者,“以前村校的时候,学生不必走
   远,家长负担就轻嘛;现在撤并了,那些高山上的家长,就只有到县城来租房子陪读了”。

                                                          · 1 4 1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