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45
社会· 2017 · 3
会中,家庭政治资本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本部分,笔者将梳理既有的
关于家庭文化资本、经 济 资 本 和政治 资本 作用 于子女 教育获 得 的理
论,并提出相应的假设。
1. 文化资本维度:文化再生产 狏狊. 文化流动
在从文化资本的维度对个体教育机会获得的讨论中,最有影响的
就是布迪厄( 犅狅狌狉犱犻犲狌 , 1984 ; 犅狅狌狉犱犻犲狌犪狀犱犘犪狊狊犲狉狅狀 , 1990 )提出的“文
化再生产”( 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狉犲 狆 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 )的概念。文化再生产勾勒了一个框
架:父母是如何将他们的文化资本传递给子女,从而影响子女的教育获
得机会,进而塑造子女在分层中的位置的。大量的实证研究用父母的
教育程度测量家庭文化资本的拥有量( 犑 犵 犲狉犪狀犱犅狉犲犲狀 , 2016 ),均验
证了文化再生产在子女教育获得机会上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文化再生产”,迪马奇奥( 犇犻犕犪 犵犵 犻狅 , 1982 )则提出“文化流
动”( 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犿狅犫犻犾犻狋 狔 )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资本对于每一个入学学生
的教育机会作用是相同的,但文化资本较低的家庭会因为具有更强的
向上流动的渴望而加大在文化资本层面上对于子女的投资,从而获得
更高的文化资本回报。
应该指出的是,布迪厄和迪马奇奥争论的核心在于,究竟是文化资
本 占 优 的 家 庭,还 是 相 对 劣 势 的 家 庭 的 子 女 教 育 获 得 机 会 更 多
( 犑 犵 犲狉 , 2011 )。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在于文化资本影响子女教育机
会的内在机制事实上存在多种路径的解释( 犑 犵 犲狉犪狀犱犅狉犲犲狀 , 2016 )。
既有研究认为,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养育模式”( 犔犪狉犲犪狌 , 2011 )和“教育
期望”( 犑 犵 犲狉犪狀犱犅狉犲犲狀 , 2016 )两种机制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在中
国家庭中,就养育模式而论,拥有较高和较低文化资本的家庭具有显著
不同的养育模式(洪岩璧、赵延东, 2014 ;李忠路、邱泽奇, 2016 )。就教
育期望而论,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家庭也会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刘保
中等, 2014 )。因此,就文化资本而言,笔者更倾向于“文化资本再生产”
的观点,因此提出“文化资本再生产假设”:
假设 1 :拥有更高文化资本的中国农村家庭,其子女在任何时期均
具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机会。
2. 经济资本维度:理性选择 狏狊. 选择约束
“理性选择理论”( 犚犪狋犻狅狀犪犾犆犺狅犻犮犲犜犺犲狅狉 狔 )认为,家庭对于教育的
投资是通过权衡该子女将来的边际教育回报同当下的边际教育支出后
· 1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