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46
“撤点并校”、家庭背景与入学机会
做出的选择( 犅犲犮犽犲狉 , 1967 ; 犆犪狉犱 , 1995 )。拥有更好社会经济条件的家
庭会选择 更 多 的 投 资,以 使 得 其 子 女 具 有 更 好 的 获 得 教 育 的 机 会
(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97 )。
在中国农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并非完全理性。一方面,受文化
的影响,中国父母往往对子女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不同家庭的投资并
不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刘保中等, 2014 ;王进、汪 宁宁, 2013 );另一
方面,如果农村家庭的父母具有强烈的金钱观念,仅仅关注眼前的经
济投入与产出,希望获得更大的资本积累,反而会使青少年在更早的
阶段选择辍学(刘成斌, 2014 )。总之,我们必须要验证家庭的社会经
济资本究竟如何影响子女的升学机会,因此提出“经济资本理性选择
假设”:
假设 2 :拥有更高经济资本的农村家庭,其子女在任何时期均具有
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3. 政治资本维度:“政治地位优势假说” 狏狊. “政治地位无用假说”
周雪光( 2015 : 65 )推测,在中国的城市中,“由于国家对城市教育系
统出入口的严格控制,因此,在讨论教育获得时,父母的经济资源远不
如政治地位那么重要”。他对于 1949 — 1996 年中国城市家庭子弟的教
育获得的研究表明,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父辈的政治
身份对子女的教育获得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党员身份象征政治忠诚,因此,在中国社会的分层体系中,党员身
份在再分配时 因 为 享 有 一 定的 制度倾 斜而 具有优 势 (周 雪 光, 2015 :
84 )。另一方面,由于党员筛选的另一个维度是专业技术,党员身份本
身也是社会精英身份的体现(李丁、唐承祚, 2016 )。
然而,市场化的过程会使政治身份上的优势比改革之前有所缩减。
在倪志伟( 犖犲犲 , 1989 , 1991 , 1996 )的讨论框架中,党员这种政治身份的
优势随着市场转型将会逐渐被市场优势所取代,并最终消失。因此,在
讨论改革开放后政治身份对分层的影响时要比较慎重。
尽管如此,本研究仍然假定父辈的党内政治身份对子代的教育
机会获得具 有 重 要 的 正 向 影 响。 这 是 因 为,除 政 策 倾 斜 导 致 的 分
配优势外,农村 主 要 是 由 地 方 政 府 和 集 体 组 织 对 资 源 进 行 分 配 整
合,而县、乡、村组 织 中 的 政 治 精 英 在 资 源 分 配 时 存 在 “谋 利 化 ”的
倾向(周飞舟, 2007 ),因此,有必要假定,农村 地 区 的 家 庭 在 子 女 教
· 1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