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92
传统的变革与个体的重构: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
他匆匆上船,没有半点审慎来考虑自己的利益,将大笔钱款存于她处,
未写下任何信托契约。后来,他落难巴西,急需钱款,境况大不如前的
孀妇非但没因缺乏凭证而拒付钱款,反而在足额给予后,还另外买厚礼
感谢葡萄牙船长对鲁滨逊的照顾,并在货船里放了三本圣经,构成鲁滨
逊日后关键的转折。可见,遗孀对他人利益的关心远远超过法律的规
定,她处处从良知出发,并不止于表面的道德。可笛福却指出,这种诚
实的女人,在商业社会中生活却浮沉不定,负债累累。
与鲁滨逊有财产关系的第二个朋友是葡萄牙船长。作为种植园的
合法继承人,他最初与鲁滨逊素不相识,不仅海上搭救了鲁滨逊,拒绝
海上合法权益,还变相为鲁滨逊提供立足巴西的资财,帮他从英国遗孀
那里取回款项,替他置办种植园营生的工具。“这位船长简直成了我的
好管家( 犛狋犲狑犪狉犱 ),他甚至拿出那位遗孀送他的五镑钱,替我弄来一个
为我干六年活的白奴,然而,却不肯要我的酬谢”( 犇犲犳狅犲 , 1988 : 31 )。
如果当年葡萄牙船长无视鲁滨逊的求救,或救人后接受应属于他的海
上权益,他没有违反任何明文法律,可他却选择“抓住神意提供的机会,
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之内,向陌生人行善事”( 犇犲犳狅犲 , 2008犪 : 70 )。
然而,即使这样的诚实之人,也因海船失事而近乎破产,动用了鲁滨逊
的收益,而成为法律上的不诚实的人。
可见,笛福描写的这个鲁滨逊重返的世界,表面上看是理想化的新
世界,实际上却内含强烈的张力。典型的诚实人不仅没有过上幸福的
生活,反而处于人生的绝境,濒临恶的深渊。如果各个人物人生的剧烈
起落是商业社会道德张力的投射,那么,这种张力的悖反面是什么?
在《宗教沉思录》中,笛福巧妙地对普通法与衡平法进行了区别。
他指出,普 通 法 的 本 原 是 正 义 ( 犑狌狊狋犻犮犲 ),而 衡 平 法 的 本 原 是 公 道
( 犈 狇 狌犻狋 狔 ),源于前者的诚实仅仅是低劣的诚实,源于后者的诚实才是慷
慨的诚实:
严格的公正( 犈狓犪犮狋犑狌狊狋犻犮犲 )是对我们所有同类造物的债务
( 犇犲犫狋 )。荣耀的、慷慨的公正( 犎狅狀狅狌狉犪犫犾犲犪狀犱犵 犲狀犲狉狅狌狊犑狌狊狋犻犮犲 )
源于那条黄金法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所有这一切放
在一起,便构成了诚实。荣耀( 犎狅狀狅狌狉 )其实仅仅是对它的更高
的称谓,它们是一个东西。( 犇犲犳狅犲 , 2008犪 : 74-75 )
笛福在基督教教义的基本结构下进行着革命。他基于“诚实”的概
·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