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97

社会· 2017 · 1

   构中寻找某种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鲁滨逊最终没有背离他父辈的核
   心伦理,而是恰恰将中间阶层关于幸福的朴素哲学在商业社会中予以
   更为灵活的运用。他的出走反映出现代个体只信奉内在自然正当性带
   来的内在张力,他的出走意味着现代个体只能在理性与启示间寻找合
   理的道德基础,而他的重返预示着现代个体尽管处于人事的喧嚣涌动
   与拥挤匆忙之中,却还是能够实现灵魂的隐遁和安宁,使得漂泊的生活
   既合于世俗社会,又合宜于宗教虔诚。
       不同于法国社会,国教改革使英格兰较早地出现了世俗化。人们心
   目中传统的世界图景开始动摇,他们对上帝的基本情感逐渐改变,也由
   此难以真诚地对待自己与他人。这是个急匆匆的社会,每个人都感到自
   己内在有一种向外释放的力量,反叛家庭的传统秩序,反叛乡土的生活
   方式,甚至反叛天意。而整个社会,也确实由这种力量不断地向前奔涌,
   打破旧有的藩篱,表面充满生气和活力,内在却是欲望的不断涌动,呈现
   出某种浮躁的、彷徨的、缺乏稳定性的社会状况。在这种处境之下,个体
   只能在不断追逐对自由的想象和利益的需求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及意义。
   这正是“海”的意象,由其没有边界而使人充满对无限自由想象和未知世
   界的诱惑,但当风浪来临,却又容易失去规定,使人遭受毁灭,或无法获
   得安定。然而,笛福并非从正统的基督教教义出发,展开原教旨式的阐
   发,也非完全抛弃传统,踏上欧洲大陆理智主义之路,而是在自然之上,
   重新思考财产和道德的问题,来形成整体的世界图景。
       抽象的道德法无法纯粹通过现实理智来履行,而需要人不断忏悔,
   回到自己对上帝最单纯的情感,由此衍生出对他人的义务。但人对自
   己与上帝关系的体认并非通过狂热的启示,而是在不断经历自然和与
   他人交往之中得到领会。笛福借助人与上帝之间的负债关系,重新建
   立自我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使得财产也具有了道德意涵。对他人所施
   的善行是在偿还上帝的恩情和重新确定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这一切都
   由良心的衡平法来评判。笛福在理性与启示之间,寻找到一条良知之
   路,实则为道德生活找寻找到了个体情感的根基。他的思想后来被美
   国建国者吸收,对理解英美社会思想传统中的“自然”线索极为重要。
   理解笛福对基督教思想资源的转变,及其对自然的神意、良知、衡平法
   的阐发,对我们重新思考现代个体的意涵,及英国的现代化之路,具有
   积极的意义。

    · 9 0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