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53

社会· 2017 · 1

   其排序,于是历史就呈现出一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不断进步的图景。
   那些与现代欧洲没有共性的部分,就被视为迷信、专制或恐惧,作为被
   进步抛弃的东西。这种解释逻辑鲜明地体现在孔多塞制定的人类进步
   史表纲要中。他把人类精神进步过程划分为十个时代。 4 这十个时代,
   体现的不是质的差别,而是共性(理性程度)的差别。由于这十个时代
   在理性程度上存在量的差别,从而表现出等级高下,呈现出进步的态
   势。基于赫尔德的立场来看,这种抽象出来的共性,根本就不符合历史
   情境,更糟糕的是,抹杀了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种进步,无论是直线的,还是非直线的,虽看似前后联系的连续进步,
   实则是断裂的进步。赫尔德认为,“进步的路线既不是直线的,也不是
   一致的,而是通往各个方向,充满曲折。无论是渐近线,椭圆线,还是环
   形线,都不能用来描绘这个自然过程”( 犎犲狉犱犲狉 , 1997 : 101 )。也就是说,
   只要否认进步中作为整体的个体之间的联系,那么无论如何描述进步
   的路线,都是机械的,不是进步的本质。
       (二)发展进步论
       在批判线性进步论的基础上,赫尔德提出了他的发展进步论。这
   种进步论被梅尼克称为“发展观念”,其要点大致有三个:其一,发展的
   主体是有生命的、作为个体的整体。正如梅尼克( 2010 : 4 )所说,“在进
   化的和个体的思想形式之间有着一种亲密的联系。个体性,包括单个
   人物的个体性与观念和实际世界的集体性结构的个体性,其本质就在
   于,它只有通过一种发展的过程才能显示出来”。赫尔德所谓的自然类
   比,其实就是生命的比喻。历史的变迁,即是个体生命历程的自然展
   开。个人如此,集体个体同样如此,整个人类也是如此。这亦即是说,
   变迁的主体不仅仅是整体中的某个部分,而是作为整体的个体。
       其二,发展的过程是从个体到个体,在他的具体分析中,又主要表
   现为从集体个体到集体个体,或者说,表现为从一个民族和时代向另一

   4. 第一个时代,“人类结合成部落”;第二个时代,“游牧民族———由这种状态过渡到农业民族
   的状态”;第三个时代,“农业民族的进步———下迄拼音书写的发明”;第四个时代,“人类精神
   在希腊的进步———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五个时代,“科学的进步———
   从它们的分类到它们的衰落”;第六个时代,“知识的衰落———下迄十字军时期知识的复兴”;
   第七个时代,“科学在西方的复兴———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束缚的时期”;第九个时代,“从笛卡尔———
   下迄法兰西共和国的形成”;第十个时代,“人类精神未来的进步”。

    · 4 6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