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227

社会· 2017 · 1

   中的经验,提出所认为重要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能否获得更广泛的
   共识是单纯运用访谈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研究采取“模糊德尔菲法”以求解决共识问题。传统
   的“德尔菲法”是以专家的独立判断为基础,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
   多回合的 意 见 反 馈 来 获 取 对 某 个 问 题 的 共 识 ( 犇犪犾犽犲 狔犪狀犱犎犲犾犿犲狉 ,
   1963 )。“传统德尔菲法”具有极高的匿名性,专家的身份不会被公开,
   他们之间只会以书信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交流。因此,该方法具备以下
   优点:第一,个人可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避免从众压力;第二,与面对
   面交流相比,更省时和省钱;第三,出现异议时,研究者可介入调解;第
   四,抑制个性过强的人支配讨论( 犔犻狀狊狋狅狀犲犪狀犱犜狌狉狅犳犳 , 1975 )。
       然而,“传统德尔菲法”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应答率
   不足。“传统德尔菲法”需要多回合收集专家的评分和意见,这个过程
                                         ,
   通常会使专家的应答率显著下降( 犇犲犾犫犲犮 狇犲狋犪犾. , 1986 : 84 )。第二,
   研究者的主观武断。在每一回合结束后,研究者都需汇总和归纳专家
   的意见,再反馈给大家。虽然研究者能借此机会对所产生的分歧进行
   调解,但研究者也容易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扭曲或过滤专家的意见,以
   求尽快获得一致的意见( 犌狉犲犲狀 , 犲狋犪犾. , 1999 )。第三,共识标准的不统
   一。有的研 究 采 取 过 半 数 原 则 作 为 共 识 标 准 ( 犔狅狌 犵 犺犾犻狀犪狀犱 犕狅狅狉 ,
                                                      ,
   1979 ),有 的 会 用 更 高 的 标 准,如 60% ( 犢犪狀犪狀犱犜狊犪狀 犵 2005 )、 75%
   ( 犘狅狑犲犾犾 , 2003 )、 80% ( 犌狉犲犲狀 , 犲狋犪犾. , 1999 ),但大数标准意味着少数人
   的意见会被忽略。
       针对“传统德尔菲法”在应答率、研究者主观涉入和共识标准等方
   面的问题,穆雷等( 犕狌狉狉犪 狔犲狋犪犾. , 1985 )首先引入“模糊数学理论”的
                           ,
   “隶属函数”予 以 修 正。经过 后 人 的不 断改进 而演 变成“模糊德尔 菲
   法”。以本研 究 所 运 用 的 “双 三 角 模 糊 函 数 法”为 例 (陈 昭 宏, 2001 ;
   犇狕犲狀 犵犪狀犱犠犲狀 , 2005 ; 犔犲犲 , 犲狋犪犾. , 2010犪 , 2010犫 ; 犔犻狀 , 2013 )。该方 法
                                                   犻
   首先要求专家对每一题的“同意程度”进行最保守值 犆 和最乐观值 犗                             犻
   的打分。同时,专家还要接受研究者的访谈,详细解释评分背后的理
   由。如某些问题在第一回合后达不成共识,研究者就要归纳众专家的
   访谈材料,反馈给专家进行参考,再进行下一回合的填答。
                             犻             犻             犻
       第二步,找出所有专家 犆 中的最小值犆 犔                、几何平均值 犆犕       和最大
       犻       犻             犻              犻            犻
   值犆 犝  ,以及 犗 中的最小值犗 犔        、几何平均值 犗犕       和最大值 犗犝    。接着,
    · 2 2 0 ·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