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226

实用专业主义: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界定及其逻辑


   能力训练就逐渐被排斥在主流之外,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官僚
   化和程序化的能力却被大力地渲染。
       针对“技术化”和“去政治化”,社会工作者的主体性被认为是解决
   这些问题的关键。维斯( 犞犪狊狊 , 1996 : 200 )并不认为各项基本能力之间
   是断裂的,相反,一个胜任的社会工作者恰恰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把这
   些能力统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些能力是相互关系、相互连结的;一
   个胜任的专业人士是能够呈现不同能力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所产生
   的互动,然后把它们共同的元素转化为实务效果”。
       另外,“批判性反思”强调社会工作者要从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和实
   务技巧等方面反思自身与服务对象、机构、社会制度和规范之间的权力
   关系,从而 避 免 社 会 工 作 者 落 入 “技 术 化”和 “去 政 治 化”的 “囚 牢”。
  犐犃犛犛犠 和 犐犉犛犠 呼吁全球标准“尤其需重视发展具备批判性、自我反
   省的实务工作者”。 15 欧哈根( 犗 ’ 犎犪 犵 犪狀 , 2007 : 25 )指出,英格兰的能力
   体系本身就有提出对“反思性实践”( 狉犲犳犾犲犮狋犻狏犲狆 狉犪犮狋犻犮犲 )的要求。考彼
         ,
   ( 犆狅犾犫 狔2009 )认 为, 犆犛犠犈 最 成 功 之 处 是 把 “批 判 性 思 考”( 犮狉犻狋犻犮犪犾
  狋犺犻狀犽犻狀 犵 )纳入美国的能力体系,要求学生不断在“学”的过程中进行“反
   思”,锻炼寻找证据去支持专业判断的能力。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知,“西方能力视角”注重对具体内容的操作化,
   甚至依靠这些指标出台官方的行业标准对教育和实务进行规管。这就
   启示中国急需对专业能力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为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
   决策依据。另外,当本土能力体系出台后,还要理清其判定逻辑,以便了
   解该体系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这正是研究设计想解答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模糊德尔菲法”
       中国关于专业能力的研究十分缺乏有效度的经验研究支持“为什
   么是这些能力”。大部分研究运用思辨的方法构建能力体系(朱静君、
   阎安, 2005 ;郸啸, 2011 ;刘斌志, 2013 ),另外一些研究有对社会工作者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蔡屹、何雪松, 2012 )或“行为事件”分析(马灿,
   2013 )。这些定性研究最大的优点在于被访者能根据自身在本土情境


   15. 参 见: 犐犃犛犛犠 犪狀犱犐犉犛犠 , 2004 , 犌犾狅犫犪犾犛狋犪狀犱犪狉犱狊 ( 犺狋狋 狆 :// 犻犳狊狑.狅狉 犵 / 狆 狅犾犻犮犻犲狊 / 犵 犾狅犫犪犾
   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狊 /)。
                                                          · 2 1 9 ·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