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9
社会· 2017 · 1
弗洛伊德以来的压抑假说提出了质疑,并且从这一质疑出发,希望能够
将现代之性重新纳入一种现代社会之一般结构中。
如前所述,忏悔并非是自由的,而是一种关于言说的政治结构。忏
悔是不自由的,也不是自由心灵的结果,虽然其目的是获得宽恕,从而
获得自由。换句话说,与压抑相应的必然存在着生产。福柯总结说,
“最近这三个世纪的显著特征,不是一致关心如何掩盖性,也不是在语
言上的普遍谨慎,而是为了言说性、为了让性可以说出自己、让性自己
说自己,为了听取、记录、编写和重新分配关于性的话语而发明的各种
各样不同的设施及其大扩散”(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78 : 34 )。性与权力相互依
存,相互生长,压抑不断增长的同时,性的经验和关于性的话语也在不
断增长。性倒错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加,反常( 犪犫狀狅狉犿犪犾 )的形式不断
犵
出现,并成为现代社会理论之凝视( 犪狕犻狀 犵 )的对象/客体。
性的经验与话语如此重要,我们无法将其从对于生活世界的讨论
中去除。然而,西方现代文明中并没有一种性爱艺术,与之相应的是一
种严格的实证主义式的性科学 ( 狊犮犻犲狀狋犻犪狊犲狓狌犪犾犻狊 )。这 门科学的核 心
是:说出真相。如上所述,西方社会在其现代进程中,已经演变出了一
整套关于忏悔的技术:“我们自此变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忏悔社会……
西方人已经变成了一种忏悔动物”(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78 : 59 )。从历史的角
度来说,曾经的英雄故事的叙述者与倾听者,在今天变成了以自我为内
容甚至为听众的忏悔者。在这个意义上,关于性的坦白忏悔是一个代
表性的意象。重点在于,这一意象具有非常明显的现象学风格。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化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在自我
之中,也即不仅仅在某种被遗忘的知识中,或者是某一原始的
踪迹中,寻求与该真理的基本关联,而是要在已经屈服了的自
我检讨中,通过大量转瞬即逝的印象,也就是意识的基本确定
性来探寻。忏悔的义务从众多不同的角度被加以传递,与我
们深深地混为一体,以致我们不再视之为约束我们的权力效
果。(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78 : 60 )
忏悔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某种确定性,无论这种确定性是以知识的
形式出现,还是以情绪的形式出现。而忏悔的方式,正如前文中利科的
研究一样,仍然是一种现象学的还原方式。然而忏悔的过程并非自由。
忏悔以及所忏悔的真相,在实质上都是不自由的———我们将会发现,这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