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83

社会· 2017 · 1

   礼才能通往现代性,因为人类理性和自由思考是基督教的本质特点。
   这里化身为理性代名词的基督教成为其他宗教文化深入现代性的检验
   标准。市场论者对韦伯诸神之争加以批判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认为
   韦伯难免会滑向世俗化的规范意向并以此意识形态唱衰宗教,由此破
   坏了一神教宗教的韧性。在市场论者看来,基督教的价值理性恰恰是
   进入以及维持现代性运转的最佳利器。斯达克用更激进的方式复述了
   基督新教的理性化,并试图以此为韦伯的“诸神之争”画上句号。他认
   为非西方文明步入现代性必须面临基督教的价值权威,市场化的宗教
   扩张自觉地维护基督教价值理性,体现了现代性条件下对韦伯新教伦
   理的继承和发展,这意味着市场论其实在宣扬美国社会的市场化兼具
   程序技术和价值理性,其他文明体因此不得不在价值辩护和工具支撑
   上适应这一“健康的”现代性,因为他们缺乏市场论者凭借宗教的排他
   性所创造的张力来维护自身价值和技术发展的优势。市场论者在韦伯
   的基础上对西方的理性化及其价值支撑表达了更为乐观的态度。宗教
   市场论的预测是否符合其他宗教尤其是非排他性宗教面对多元主义的
   处境仍有待进一步检验,但一些实例已经表明它的局限性,如台湾宗教
   发展的事实似乎反驳了这些观点。
       此种分析指向宗教市场论研究的概念工具的价值导向性。李猛
   ( 1999 : 18 )认为“抽象市场的复杂性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抽象
   社会或所谓‘工具理性’问题的复杂性”。工具理性扩张并不意味着价
   值理性的缺失,而恰恰基于在西方宗教文化框架(尤其是新教价值观
   念)内来讨论其内在的多元性,多元价值的诸神之争让位于一元主导的
   多样化、分散性的群众动员是这种格局下宗教行为的特点。不少学者
   (如 犠犻犾犾犻犪犿狊 , 2001 : 1840-1842 )已指出宗教市场论存在的这些问题,
   认为宗教市场论关于理性选择行动概念的定义并不客观且同义反复,
   这种经济主义理论( 犲犮狅狀狅犿犻狊狋犻犮狋犺犲狅狉 狔       )来自美国交易文化,本身并不
   具有普遍性。一些学者(如 犜犪 狔 犾狅狉 , 2006 ; 犕犮犓犻狀狀狅狀 , 2013 )强调市场论
   在解释宗教行为逻辑方面充斥着美国自由市场式的意识形态因素。此
   外,世俗化学者坚称所谓的宗教的多元性促进委身度也只是建立在相
   对多元的框架内,因为真正的多元主义会对一元结构主导构成威胁
   ( 犅狉狌犮犲 , 1999 )。以上几种批评反映了宗教市场论同样面临着解释宗教
   价值合理性的质疑,表明新范式方法论工具的价值相关性和局限性。

    · 1 7 6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