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88

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


   与众不同的政教格局表现出与之相对的概念和话语体系,这提醒我们
   需要慎重思考东亚各大宗教自身的特性及其与东亚文明传统的关系,
   从而深化对韦伯诸神之争问题的认识,乃至找到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思
   路。
       如上所述,面对世俗化背景下的诸神之争,伯格忧心于西方政教制
   度的变动可能导致多元主义对天主教权威的威胁;对此,泰勒的诸神对
   话也在现代性条件下从天主教自身的特点出发,运用哲学和神学话语
   维护天主教对世俗文化的超越性;宗教市场论尤其肯定新教的市场化
   运作,对于宗教与世俗的张力的理解也基本上是围绕一神教的排他性
   展开的。 16 泰勒从天主教立场出发试图调和基督教价值与世俗文化,其
   正当性既不会被正统天主教接受,也不会被非天主教徒认可(郑戈,
   2009 )。原因可从市场论对自由派神学的批判中看到,即神学的变通非
   但不会有助于宗教的扩张,还会因缩小与世俗环境的张力而降低自身
   的神圣性,现代派新教神学不会起到宣教作用,不能维护西方社会所要
   求的伦理理性化。因此,泰勒提倡就终极意义上的宗教功能而言的宗
   教对话来减少诸神之争,但更多是在宗教达人和世俗精英之间进行,忽
   略了宗教的社会结构分化。宗教市场论则聚焦于宗教的社会性,关注
   大众宗教信仰的市场交易,同时更注重教义的正统性,意在利用严格教
   派的竞争效应维护传统神学主张,对抗世俗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诉
   求以达到宗教扩张的目的。
       综上,世俗化及逆世俗化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和伦理
   理性化的内在张力。这种理性化促使西方宗教在多元主义背景下高举
   自己的价值理性,以此维护宗教在其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宗教市
   场论认为大众在多元宗教背景下生活方式和组织化趋于保守,促成宗


   16. 市场论者(斯达克、芬克, 2009 )意识到了这种宗教比较研究的复杂性,并称“比较研究是
   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而且“案例选择的偏颇极大地影响了宗教研究”。但是分析市场论者
   所举出的比较研究实例不难发现这种研究范式背后的价值预设,如关于宗教与道德关系的比
   较研究,市场论者认为只有信仰超自然的神才能维系道德伦理,并以此为标准选择历史数据
   和进行跨文化比较( 犛狋犪狉犽 , 2007 ),以此得出东亚宗教如日本和中国的神对道德缺乏关注以及
   市场论所主张的去管制后宗教的自由竞争真正有利于排他性宗教之类的说法,但这些结论很
   难经得起推敲,如台湾解严之后佛教迅速取得发展优势,说明宗教变迁与其文化传统的关系
   似乎更为重要,同时说明欧美宗教传统下发展而来的世俗化概念和市场论主张难以解释多元
   现代性的复杂张力。


                                                          · 1 8 1 ·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