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86

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


   271 )为宗教的理性化所塑造,则反映了基督教的历史文化传统,由此得
   出各个教派与周围环境构成张力后的市场分布状况。与世俗环境极端
   冲突的宗教教派导致的自身边缘化以及宗教的非神圣化,通过多重教
   派动员促进个人委身度的改变。传统认可的神圣与世俗的张力作为世
   俗化背景下宗教与多元主义环境之间总的张力,通过人格神的超自然
   特性保障了有效的利益交换。神圣性以超自然神迹为价值和利益诉
   求,对等交换的经济理性所要求的价值理性反映为神学教派上的保守
   与自由,与世俗张力越大就越神圣。回想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理性化后
   逐渐脱离了价值理性的控制。市场论者认为应该强化保守正统的基督
   教教义以凸显这种价值理性与现代自由神学的张力,强化教派竞争和
   动员力以区别于开放的教会。市场论者认为宗教自由派和改革派以及
   现代主义者丧失了宗教活力,会因为自身的无宗教特质( 犻狉狉犲犾犻 犵 犻狅狀 )导
   致任何开放现代的宗教变革失败;相反,那些坚持传统信仰的教派由于
   坚信宗教的情感利益回报则会复兴(斯达克、芬克, 2004 : 338-339 )。
   教派保守程度可以用基督教四个核心教义的正统指数进行衡量,即上
   帝存在、基督神性、死后救赎和魔鬼存在( 犛狋犪狉犽犪狀犱犉犻狀犽犲 , 2000 : 276 )。
   保守教派借此可以重新赢回宗教市场的占有率,扭转非神圣化。这种
   因基督教的排他性形成的张力也蕴含着市场论作为宗教社会科学研究
   的规范性意向,认定只有被称为原教旨主义的保守人士才算是基督徒,
   其他自由派则是所谓宗教不足者,即严格来说不信仰这个宗教。从基
   督教价值立场出发,排除基督教自由教派,排除多元宗教对一神教超自
   然因素的怀疑,排除被称为世俗化妥协者的文化精英。市场论者试图
   说明所谓的宗教社会性代表了宗教的神圣性,即大量信众会坚守超自
   然的神而抛弃开放自由的世俗文化精英。
       这样,在市场论的宗教定义和命题体系里,从无宗教、宗教不足到
   宗教复兴乃至“理性的胜利”“宗教的未来”构成了基督教价值合理性的
   一个连续统。宗教市场论从个体微观的理性模型进入宗教市场模型乃
   至世界范围内的宏观研究,实则是在西方伦理理性化的张力下,以一神
   教权威性的价值导向进行的市场化工具理性扩张。宗教市场论在宏观
   领域的解释力揭示了公开的宗教冲突,通过政治经济结构转换,宗教渗
   透的政治、经济、民族、意识形态等社会性利益因素最终指向价值合理
   性的标准。问题在于,一个在世俗中扩张的宗教能否证明宗教自身的

                                                          · 1 7 9 ·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