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77

社会· 2017 · 1

   化的倾向。宗教的社会性而非心理性是新范式最重要的特征(斯达克、
   芬克, 2004 : 44 )。伯格( 犅犲狉 犵 犲狉 , 1997 : 974 )在否定世俗化与现代化的伴
   生关系的同时,坚持认为宗教发生了心理化。这说明宗教的心理性与
   社会性存在着某种复杂的紧张关系,也反映了宗教的价值理性与工具
   理性的张力。宗教的社会性关注宗教的大众信仰,即大量宗教信众及
   团体组织的结构性活动,这成为市场论者反驳宗教的心理化的经验依
   据,进而反驳宗教的私人化和边缘化以及信仰的衰弱。同时,市场论者
   否定了视宗教为非理性的心理化解释,认为这源于启蒙学者对宗教的
   偏见和误导性宣传,通过世界宗教的比较研究宣扬无神论,声称“对于
   宗教的科学研究和老的无神论进路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就是个动机问
   题”(斯达克、芬克, 2004 : 7 、 12 、 17 、 24 、 27 )。市场论者认为启蒙旧范式
   歪曲了宗教的理性实质,即宗教的心理化是理性主义传统自身的偏狭
   导致的。这其中似乎牵涉人文学科与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微妙
   差别,泰勒( 犜犪 狔 犾狅狉 , 2007 )也批驳启蒙思想家当初对宗教的怀疑和反驳
   是促进宗教世俗化的精英思潮,而美国的基督教在民众中依然活跃,这
   是市场论者批驳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宗教的价值
   合理性,市场论者致力于论证这些大众宗教行为的合理性。同时,宗教
   市场论批驳社会科学对宗教的比较研究,似乎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他
   们有意反驳韦伯和涂尔干开辟的世界宗教的比较研究,而着眼于维护
   宗教的价值理性,在市场论者看来,宗教的社会性可以成全这种价值理
   性。
       其次,市场论者强调宗教的社会功能而相对忽略宗教意义的比较
   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注重宗教的世俗活动,因此更凸显宗教的工具
   理性。市场论者强调了宗教需求的稳定性,以便利用宗教供给模型解
   释宗教变化(斯达克、芬克, 2004 : 46 、 105 、 238 ),而真正的多元主义环境
   是以宗教的个体性差异为前提的;相反,宗教需求和偏好的稳定性更反
   映出宗教所在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相对保守性。市场论者将美国
   特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工具理性归为宗教行为追求最大化回报及最小
   化代价的经济理性,人们出于各种偏好的宗教选择也被视为理性行为。
   在这种经济理性的主宰下,文化系统及个人的宗教喜好成为边缘性修
   饰,利他主义被转化为自利行为。市场论者称,“社会科学家拒绝把理
   性公理应用于宗教,尽管事实上宗教解释总是强调最优化行为是信仰

    · 1 7 0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