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73

社会· 2017 · 1

   和工具理性的多样化效果。
       多元宗教复兴表明伯格理论的问题之一在于,将结构性因素与观
   念(无论是理论比较还是日常观念)混为一体,没有细分二者的复杂关
   系,从而未能揭示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动力机制和效果。问题之
   二在于世俗化的潜力 基 本上 针对 基 督教 本身 且局 限于 基督教内 部,
   它是上述问题的延 续。依 据 伯格 对宗 教概 念的理 解,世俗化 的可能
   性在于宗教外在化的 不 稳定 性,任何 制度 的客观 化结 构也都 处 于未
   完成的状态中。伯格( 1991 : 161 )提到基督教教会的特有制度和教义
   蕴藏着自身世俗化 的 潜 力,促 进 了宗 教多 元主 义的出 现。这 反映了
   欧洲宗教的特殊性,它受制于自身教会制度和俗人阶层的结构分化。
   正如泰勒( 犜犪 狔 犾狅狉 , 2007 )所说,天主教推行的各种改革间接促 进了 宗
   教的世俗化。伯格忽略了韦伯所分析的各个宗教的特殊性及其特定
   的社会结构背景,而将西方宗教的观念和制度背景一般化和普遍化,
   因此,其宗教解释存 在 制 度 和 结构 上的限 制。宗教 与非宗教 定义的
   冲突和差别,反映在宗 教 的神 圣的终 极价 值这 种合理 化解释 在 多元
   主义环境里受到其他 世 俗性 意识 形 态如 民族 主义、性解放等 的竞争
   和冲击,韦伯所说的不 同 宗 教 态度及 其与 社会 结构的 复杂关 系变 成
   了一种反教会式的世 俗 化 宣 言,未能 全面 揭示西 方理 性化结 构 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伯格( 1991 : 161-162 )最后承认,被认为占垄断地位
   的宗教“暴君”是西方式的,主要来自圣经传统,并不存在于东亚各大
   宗教,但又坚持认为印 度 教 的 危机源 于现 代化 条件下 宗教的 多元 主
   义,试图证明其理论 宣 言 的 普 遍性。这些 理论 分析不足以揭 示其他
   宗教的历史进程,原因 在 于 每 个宗教 的世 界观 和生活 方式都 处 于特
   定的历史轨迹和社会 结 构变 迁中,韦伯所 主张 的宗教态度与 其社会
   结构之间的多重关系 并 未得 到同 等 对待,宗教 的多元 主义并 不必然
   导致观念冲突和“信仰危机”。
       伯格错误地认为多元主义将会导致“神学的危机”。这一问题源于
   伯格宗教定义的特殊性,就基督教而言,划分神圣与世俗的方式随着结
   构布置的变化不足以解释宗教自身的完满性。由于从表面上接受了韦
   伯的诸神之争,伯格明确地将多元主义结构与宗教神学观念以及人们
   的宗教信仰直接绑定,未能进一步区分社会结构与意识的关系层次。
   伯格的知识社会学更多地关注神学知识在多元主义环境中遭遇的尴

    · 1 6 6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