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69
社会· 2017 · 1
教理性化借助多元化格局保持一元化的价值主导,市场论将这种动力
机制描述为承认宗教多元主义前提下既坚决捍卫宗教原教旨主义和保
守主义的价值理性,也充分运用现代性的市场化工具及其价值张力来
维持基督教一元主导的结构设置,这种结构设置打破了欧洲基督教教
权的垄断,以此捍卫美国自由竞争的市场逻辑。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可用两个隐喻予以说明:神圣的帷幕
与市场, 5 二者分别源自伯格的世俗化范式及宗教市场论的社会学模
型。现代性催生了社会学并凸显了多元价值问题,涂尔干、韦伯等社会
学家的经典著作奠定了宗教在现代性问题中的核心地位,涂尔干关注
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韦伯则着重研究宗教作为动力促进社会变迁的
价值功能。要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就要关注宗教的价值结构。古代
世界的价值观通常是一元论的(林少敏, 2008 ),这不仅因为古代宗教之
间缺乏交流,更是由于天主教教制和教义结构塑造了西方宗教的一元
主导地位。由于西方政教关系的特殊性,教会依据强大的教权制度垄
断宗教权威并将其他宗教思想斥为异端,宗教的价值冲突多发生在不
同文明的交界处,伯格( 1969 )对天主教的历史分析表明了西方宗教的
这一特征。而东方宗教如儒释道因处于不同的政教结构中而较少因价
值分歧爆发宗教冲突,问题是这些东方宗教自韦伯的比较宗教研究之
后似乎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6 现代社会学(自帕森斯时代)在抽象叙事
与琐碎的经验主义研究之间徘徊,有关宗教社会变迁的两个理论范
式———世俗化理论以及逆世俗化模型 7 ———围绕着韦伯的世俗化主题
分析多元价值的诸神之争,却未能充分把握韦伯理性化命题的结构复
5. 神圣的帷幕的隐喻源于对宗教功能的解释,也有学者( 犆狅狅 狆 犲狉 , 2013 : 123 )说市场论者误将
市场的隐喻视为现实。
6. 理解这种不同宗教的结构差异很有必要,原因在于宗教市场论并未将其论证范围限定在
美国,而宣称其理论的普遍有效性(参见斯达克、芬克, 2004 :译者前言),对此,卢云峰( 2008 )
曾撰文提出超越西方基督宗教社会学,他依据宗教自身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特点来对市场论
进行修正,不过大体上接受了市场论从微观到宏观的经济学分析进路,且更多地强调了市场
论的工具性,这种理论工具有助于中国的民间宗教研究,但难以顾及中国宗教的精英与大众
分层,以及精英所推崇的儒释道的宗教意义与功能的阐释,因此对非西方宗教价值理性结构
的关注稍显不足。
7. 本文重点关注与这两个理论范式相应的两本经典著作,并根据原文力求顺畅表达,对国内
的相关译本进行了部分改动。本文的讨论主要限于所引述的西方文献的脉络。
· 1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