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68

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


   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扩张或者价值理性的工具化,如卢卡奇( 1999 )批判
   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易导致物化以此说明工具理性的扩张,这往往是在
   保守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突出商品市场的工具性逻辑,而相对忽略了
   价值理性的张力。对此,市场论者利用宗教进行市场交易的工具理性
   强化了宗教的价值主张。泰勒( 犜犪 狔 犾狅狉 , 2004 )将工具理性视为现代性
   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心智构成,认为理性化导致工具理性扩张使现

   代人 的 社 会 想 象 ( 狊狅犮犻犪犾犻犿犪 犵 犻狀犪狉 狔 )被 限 定 在 世 俗 性 的 内 在 框 架
   ( 犻犿犿犪狀犲狀狋犳狉犪犿犲 )里,它制造了封闭的自我( 犫狌犳犳犲狉犲犱狊犲犾犳 ),因而不能
   彰显超越性价值,泰勒就此呼吁回到天主教道成肉身的框架内。泰勒
   虽然着力批判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缺乏宗教的终极价值指导,但他的观
   点基本上也属于合理性的工具化这一范畴,而未能全面揭示不同宗教
   与其文明传统之间的关系。李猛( 1999 )从现代社会的抽象性角度诠释
   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为西方社会理性化提供了动力机制,这
   表现为各种程序技术与其价值理性交相呼应,每个程序技术背后的抽
   象价值和伦理实践通过诸神之争的形式促使多元的理性化相互制衡,
   而非西方国家由于缺乏这一复杂的制衡机制,其片面理性化可能使社
   会秩序陷入一场“总体化”危机。这些分析揭示了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结
   构设置,表明政治结构在引进外来程序技术时,必然会涉及如何安置其
   自身的价值理性问题,同时说明如何将理性化与非西方文化传统合理
   对接成就韦伯意义上的个人内在的生活之道( 犔犲犫犲狀狊犳ü犺狉狌狀 犵                    )是其他
   文明通往现代性的难题。李猛( 2010 )认为西方理性化的特色在于它形
   成了独特的“反传统”的革命气质,尤其是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与资本
   主义发展的张力能够持续地为其社会秩序的合理化提供动力支持。针
   对这一结构设置,引人关注的是个人伦理实践方面的诸神之争也涉及
   抽象市场与个人权利,李猛认为缺乏一种有关现代性的围绕交易展开
   的抽象市场理论,而宗教市场论似乎恰好提供了社会学的这种解释路
   径。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欧美两个地区现代性的结构演化来理解基
   督教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运作,以此考察诸神之争议题下市场
   论在反思世俗化命题上的局限性。
       本文认为,世俗化理论和宗教市场论未能充分阐明宗教理性化的
   动力机制,原因在于他们都未能延续韦伯世界宗教比较研究的上述结
   构视野,因此本文尝试揭示这些理论背后的政治经济结构,说明西方宗

                                                          · 1 6 1 ·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