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75
社会· 2017 · 1
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及其合理化论证,因而宗教的意义危机发生在多元
主义和世俗化的结构互动中,换句话说,宗教的神圣性被其世俗性所取
代。实际情况表明世俗化理论问题重重,因此涌现出许多替代模型,如
新世俗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以及宗教市场论。其中宗教市场论鼓
吹逆世俗化,试图建立一套有关宗教行为的普遍有效的命题体系(斯达
克、芬克, 2004 ;卢云峰, 2008 )。事实上,这些相互对立的理论范式之间
蕴含着更大的连续性,它们均涉及韦伯的诸神之争尤其是价值理性与
工具理性的互动机制。
(一)宗教市场论对世俗化模式的延续
首先,围绕宗教的社会结构变迁,伯格的多元主义论述为宗教市场
论提供了理论工具。世俗化理论明确指出,多元主义环境首先是市场
环境,宗教机构变成了交易所,宗教产品买卖自由(伯格, 1991 : 163 )。
欧洲国家的宗教依靠教会制度采取政治性官僚制模式,美国宗教则采
用经济性联合体官僚制,宗教活动受市场经济逻辑支配是市场论的论
证出发点。但伯格认为宗教的市场交易不过是世俗化的另类表达,不
代表宗教复兴,因而他不认为宗教供给方和交易商能够强化人们的宗
教信仰和实践。伯格( 1991 : 164 )认为宗教的扩展具有“结果”导向,追
求“结果”就要求社会和宗教机构的理性化,这对应于韦伯的信念伦理
向责任伦理的转化,趋于官僚化的宗教机构要求改进宗教官僚制,但教
会行动逻辑与世俗官僚机构功能趋同因而效率低下。韦伯笔下科层制
的优点遭遇到了官僚制的形式化和官僚主义作风,尤其是政治性官僚
主义阻碍价值系统的整合功能和效率发挥。因此,市场论者将西方宗
教衰落的原因归结为欧洲国教的设立,认为它阻碍了宗教的多元自由
竞争(斯达克、芬克, 2004 )。市场论者宣称宗教的市场行为具有合理
性,认为依靠宗教产品推销的经济行为比依靠权力垄断的政治行为对
信众有更大的影响力。相比于宗教的政治垄断,经济理性是市场论者
鼓吹宗教团体自由竞争以复兴宗教的最佳手段。
其次,在传播宗教教义的技术手段方面,伯格认为神学知识的市场
批发对新教牧师来说愈发重要,从而启发市场论更为关注宗教供给者。
伯格( 1991 : 166 )认为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神学教义,牧师活动日益脱
离了它的价值理性,而习惯于满足各种亚群体的宗教需求。显然伯格
认为新教伦理会因缺乏合理性论证失去价值支撑。宗教市场论者对此
· 1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