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55

社会· 2017 · 1

           同堡:文志、杨铁保、杨铁咱。
           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瓜月下浣五房合族立(凉山彝
       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彝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2011 : 146 )
       从碑文可以看出,白鹿营耆宿家族以“鲁”为汉姓,并广泛使用汉
   名,如鲁先、鲁寿长、鲁鸡祖、鲁祖、鲁维癗花、鲁齐元、鲁维秀、鲁维有、
   鲁维兴、鲁呋铁、鲁吉宁保、鲁文志。而且,同堡其他彝人也多使用汉姓
   汉名,如文志、杨吸呷、杨铁保、杨铁咱。以上名称,除鲁维癗花、鲁吉宁
   保比较特殊外,其余名称从字面上看与一般的汉族名称无异,已难以分
   辨其彝人身份。
       3. 语言文字方面
       据白鹿营鲁姓资料显示,光绪年间其家族当中至少就有鲁文治、鲁
   德治、鲁平海、鲁瓶海四位族人能够通过汉文书写契约。例如,光绪二
   十八年( 1892 年),鲁平海就曾代其族人写有借契一张,原文如下:
           立出借银文约人鲁德大、鲁德兴二人,今因手事不便,要
       银使用,情愿凭中正借到董仕亮名下白银二十两整。比即三
       面言明,自借之后,每年行利米九斗,其银借至来年十月内,利
       本如数一并相还,不得少欠分厘,倘若本利不清,情愿将自己
       水田五斗坐落乱石窖押当,凭随银主耕种拨当,借主不得异
       言,恐口无凭,立约为据。凭中王大才,代字鲁平海。
           光绪二十八年腊月廿日立约 前名(《光绪二十八年鲁德
       大、鲁德兴借约》,鲁洪友藏)
       以上为光绪二十八年彝人鲁德大、鲁德兴二人与汉人董仕亮借银
   时所立契据,由王大才作证,鲁平海代为书写。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白
   鹿营部分彝人已能熟练运用汉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汉彝经济
   交往越发频繁,文字变得日益重要,促使彝人学习和使用汉文。这一点
   在冕宁藏族土司地区也不例外。咸丰《冕宁县志》对此记载:“间有读
   书、习武、游庠序者,惟三大枝为盛,白路次之”,“冕邑之西番、猓猡、
   狻,性虽鄙野,近来沐浴圣化,不少读书识字之人”(李英粲, 1992 : 1006 、
   1066 )。另一方面,汉文的传播也与移居土司地区的汉族知识分子有
   关。例如,重庆府长寿县副榜向道华,为躲避嘉庆五年( 1800 年)的白
   莲教起义来到冕宁,寓居白鹿沟,开设学馆,培养了不少人才(李英粲,
   1992 : 988 )。可见,寓居土司地区的汉族知识分子对文教的传播亦促进

    · 1 4 8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