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54

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


   字样和鲁姓领导地方事务的记载。可见,白鹿营耆宿已完全退出了对
   地方事务的管理,耆宿之设已无必要。失去耆宿职务的鲁姓彝人不敢
   掉以轻心,所以才举全族之力加以控诉。
       综上可知,随着白鹿营被纳入保甲体制,保甲组织逐渐主导起地方
   事务,取代了白鹿营耆宿在地方上的权威。至晚清时期,作为村落领袖
   的白鹿营耆宿最终彻底退出了地方历史的舞台。
       (三)风俗文化的转变

       如前所示,乾隆后期的白鹿营仍延续了不少本民族文化,然而随着
   乾隆晚期以来土司地区汉人数量的增多、汉彝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文
   教的传播,白鹿营等彝族在风俗文化上亦有了较大的改变。
       1. 服饰方面
       乾隆中后期的白鹿营等彝族男子依然是束发、短衣、赤足,与汉族
   男子装扮相去甚远。然而,晚清时期两者在服饰上越来越接近,咸丰
   《冕宁县志》记载彝族男子原本的形象为:“罗罗椎髻,竹簪挽于额上,内
   裹蓝衫,外披黑灰毡衣,蓝白裤,赤足。”(李英粲, 1992 : 1006 )但该段文
   字中又有一行小字解释道:“近日,熟夷亦有?发,服汉服者。”可见,随
   着汉彝民族交往的日益深入,晚清时期白鹿营等土司管辖下的彝族男
   子在服饰上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汉族的影响。
       2. 姓名方面
       清初至乾隆晚期,白鹿营耆宿家族大都使用彝名,极少使用汉名。
   至晚清时期,他们使用汉姓、汉名的情况已相当普遍。在此不妨以道光
   三十年( 1850 年)白鹿营耆宿家族所立碑刻为例加以说明。
           特授四川宁远府冕宁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沈为恳赏示
       禁以免复行越占事。窃照猓夷鲁先、鲁受长等之祖山一所,因
       有汉民贪业霸占,戕伐树木争角,该夷等呈控在案……汉民人
       等不得恃众沾碍,当堂具结在案,嗣后不得以强越占……为此
       饬仰鲁姓五房人等,鲁先、鲁受长、鲁鸡祖、鲁祖、鲁维癗花并
       看山之杨吸呷等,遵照牌谕事理,照尔等界址经管,各自安分,
       不得越界。(中略)
           凭中:百户。
           三官:鲁齐元;洗密窝:鲁维秀、鲁维有;沙沟营:鲁维兴;
       重孙鲁呋铁、鲁吉宁保、鲁文志。

                                                          · 1 4 7 ·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