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57
社会· 2017 · 1
烈认同。其内容如下:
从来水有源而木有根,况予等之菩萨山岂无由乎?夫菩
萨山原自始祖恩易同祖鲁必成洪武二年勤劳王事,安扎于此
山之下。至万历三十六年,子孙源流一十四代,汉夷人等并未
有越界争占之弊,殊乾隆二十年,有土司贪心顿起,与祖相争
此山。予祖凭众叙说昔年情由,土司自知有亏,甘愿退吐,凭
众立判约与祖,子孙永远执照,至今数十余年世守勿替。伊等
何得恃强争占,即争占呈控,又蒙恩断, □ 璧归旧,枝叶不许戕
伐,发荣滋长以培风水。远近汉民若有私行偷砍,予等见实 □
官,勿怪言之未预。协同护惜,不畏辛苦。迄今之后,行见欣
欣向荣之象,山青水秀之貌。(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
彝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2011 : 146 )
以上故事主要讲述了白鹿营鲁姓山地的历史渊源。关于山地的由
来,上文强调鲁姓因洪武二年( 1369 年)祖先恩易和鲁必成为国家效力
而获得这片山地,然而洪武二年位于四川大渡河以南的冕宁等地仍在
元朝势力控制之下,尚未进入明朝的版图(李贤, 1986 : 555-556 )。此
外,恩易、鲁必成在前文已有提到,他们是清代人,在乾隆年间曾代表鲁
姓彝人与安土司打过官司。而且,从洪武二年( 1369 年)到万历三十六
年( 1608 年)不过 240 年,若以一般 20 — 25 年为一代推算,最多也就 12
代人,不可能有 14 代之多。以上短短两行文字,漏洞竟达三处。可以
推测,鲁姓祖先二人在明初为国效力而获得山地只是一个虚构的说法。
尽管如此,这个虚构的说法却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将鲁姓定居白
鹿营的时间从明后期提前到明初,有利于鲁姓向外宣示其对山地的所
有权;另一方面,它强调鲁姓山地来自国家的赐予,鲁姓彝人对山地的
所有权具有正统性。这种通过虚构故事获取国家权威支持的做法,事
实上拉近了鲁姓彝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他们对国家的强烈
认同。
在上述争山案中,白鹿营鲁姓彝人通过土地登记、纳税、虚构故事
等方式借助国家权威来战胜竞争对手,既促进了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
的控制,同时也使其自身进一步确立起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两个过程
相携而行。边疆社会由此逐步被整合到“大一统”国家之中,从而变得
更为稳固。
· 1 5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