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19

社会· 2017 · 1

   尽管到 1870 年普选权已经开始具有实际意义(女性则到 1944 年),但
   国家和雇主依然拒绝承认工会作为合法的谈判代表的角色,客观上促
   进了工联主义的革命意识形态。在工联主义之外,还存在经济主义、互
   惠主义、社会民主、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派系与组织行动,它们与不同的
   党派和国家精英结合,削弱了作为整体的工人阶级的内聚力,因而被称
   为竞争性社会主义的政治(曼, 2007 : 739 ;李普塞特, 2011 : 245 )。与法
   国相比,尽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上开展较晚,但
   在社会权利方面走得更远。这些国家的社会斗争尽管带有强烈的阶级
   意味,但更多受实用主义意识形态的制约,斗争往往走向维持共同协商
   的合作主义:雇主协会与工会同意和平谈判,工人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
   相互支持与合作,可以归入曼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合作主义类型。
       德国在现代化早期属于威权专制主义的类型,形成了所谓负面接
   纳的政治和阶级关系格局。国家统治者(君主、贵族和教会)在意愿上
   拒绝给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公民权利,但又不得不实现政治制度的
   现代化以提升其统治能力和大国地位。德国提供的方案是相当程度的
   公民权利(作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共识)、受限的政治权利
   (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实行“消极”整合)以及最低限度的社会权利
   (区别对待的家长制)的独特混合物。俾斯麦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力量
   分而治之,将其吸收、压制或抛弃,以此将各个群体和阶级组织整合进
   国家。资产阶级被削弱,工人阶级则由于公民权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而被迫为选举权、组织政党和工会权进行复杂激烈的斗争(曼, 2007 ,
   2016 ;李普塞特, 2011 : 250-252 )。之后,纳粹德国采取法西斯主义统
   治策略,塑造出了完全陌生的阶级关系状态。其策略是不给予公民权
   利和相应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权利上却走得最远:一方面将充分就业
   政策与公共事业规划以及重整军备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军国主义攫
   取经济利润,削弱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同时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组
   织与行动进行压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国家和军事机器的威压下
   开始蜇伏。
       可见,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公民身份策略的确会
   导致相应的阶级关系和工人阶级状态。国家中心论提出的这些影响阶
   级关系的具体路径,对于理解当代国家及其阶级状况仍相当有效。



    · 1 1 2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