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109
社会· 2017 · 1
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发达程度越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工
人越酝酿着推翻资本主义及其国家机器的说法没有得到现实印证。社
会中心论的阶级分析固然极具说服力地论证了资本剥削工人的本质、
政府与资本血肉关系的本质都不可更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本
家阶级的国家机器,因此工人阶级的被剥削地位不可能在资产阶级国
家中根本结束,但是始终不能很有力地解释既存国家为何出手缓解劳
资关系以及工人阶级为何趋向温和。后续的一些社会中心论阶级分析
虽然发现和说明了工人阶级在实践上有上述多种选择以对抗资本和对
付既存国家,从而相对改变自己的阶级条件和地位,但是并不能清楚地
分辨劳资妥协、工人运动去激进化是资本与国家被动退让的结果,还是
与国家主动调整工人、资本、国家三方关系有关。因此,前文所说的第
二种路径,即承认国家自主性(或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的非社会中心
论或国家中心论的阶级分析,就有了日渐增大的阐发需要和阐释余地。
国家中心论的阶级分析认为国家不是社会优势阶级的牵线木偶,
政府虽然会作为社会警察维护稳定秩序,但并非资本家随时呼来唤去
的恶狗,因此,需要对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的利益、立场和策略加以区
分,不但不排除国家会节制资本,还承认国家是关键的行动者。国家有
可能、有力量缓解劳资阶级冲突,改变工人阶级以及工人阶级与国家的
关系,促成劳资妥协以及工人、资本与国家的三方妥协。细分来看,国
家中心论的阶级分析又呈现为温和型和激进型。所谓温和型,首先是
承认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其次是承认国家行动对工人阶级具有重大影
响,不过仍然比较强调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国家行动主要来自阶级压力
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压力。 6 有趣的是,承认国家在特定条件下有相对自
主性的观点实际上直接源于马克思本人而非韦伯。马克思在论述波拿
巴主义时已经注意到了国家因资产阶级内部纷争而获得相对的自主
性。 7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中,这一思想终于在 20 世纪
6. 例如李普塞特( 犔犻 狆 狊犲狋 , 1983 )关于工人阶级激进与否的解释,除了强调社会阶级模式的影
响(身份地位划分越严格的国家就越有可能出现激进的工人阶级政党),还认为国家政治是否
回应和吸纳工人阶级诉求会直接影响工人阶级是否激进。如果国家明确拒绝工人经济公民
权和政治公民权的诉求,就会增加工人阶级的剥夺感,他们对革命和极端主义的支持会增强。
如果工人阶级被纳入现存秩序,享有政治权利,工人阶级的自我尊重、社会地位认知和政治效
能感增强,其激进的意识形态就会缓和很多(黄冬娅, 2011 )。
7. 邓利维认为这在马恩著作中已经有表达,而在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则进一步澄清了国家
角色的三种类型:现代工具主义模型(如密利本德)、仲裁人模型(如普兰查斯)以及(转下页)
· 1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