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50
孤独个体的共同生活:自然社会的“自然”与“社会”
论自然状态的阴影之下,以财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自然状态必定无处
安放。如果说普芬道夫本身的两面性还能够以强调其中偏霍布斯的面
向来达成某种平衡的话,那么,洛克无论如何都会与本书所强调的霍布
斯意象产生撕裂。因而,我们只能看到作者在论述政府时笼统地指出,
“ 篱笆终究不过是篱笆,而土地或艰苦的劳动,才是洛克式个体的自由
生活所在”(李猛, 2015 : 468 )。甚至,在他的某些表述中,洛克几乎变成
了霍布斯,“哪怕所有自由平等的公民,像在洛克那里,都成了这个人造
的政治体的护卫者,他们的生活仍然只能在自家的篱笆墙后面度过”
((李猛, 2015 : 176 ));至于洛克式的个体如何在劳动中塑造自身对他人
的社会性情感,缓解和克服由自由而来的孤独,以及财产交往又如何在
个体之间搭建起分工复杂的自然机制,构建起共同生活的可能,则被有
意回避了。
三、霍布斯的“自然社会”与现代道德世界
既然对霍布斯的强调如此鲜明地影响了该书对现代自然法学派整
体格局的处理,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为什么霍布斯在作者的视野
中占据着如此决定性的位置。本文认为,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
的,并不是李猛对霍布斯文本的详细分析,而是对霍布斯自然状态理论
富有野心的延伸讨论,具体而言即是该书第八节的内容。此节的标题
为“被抛者的世界:世界的取消与自然状态的最终解体”,仅从标题就多
少可以感到它与其他章节的格格不入,但悖谬的是,也正是这个突兀的
内容引领了该书整体的精神气质。此节不仅把霍布斯自然状态中“像
蘑菇一样”的人性平等处境追溯到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所讲的“高贵
的谎言” 10 ,更为重要的是,当作者用“被抛”状态来刻画自然状态在个
体生身处境上所蕴含的道德意涵时,他直接将问题延伸到了海德格尔。
被抛入自然状态的现代主体,无论是通过形式性的契约建
立共同权力之下的人为安全,还是在此在的生存努力中重新为
人“被造成”的在世状态寻求一个时间性甚至历史性的生存视
野,都仍然无法改变这一自然状态本身造成的人与世界的根本
10. 作者把霍布斯对现代人的教诲称为“卑贱的谎言”,因为它将高贵的谎言颠倒了过来,把
现代政治的基础和希望放在黑铁质料的平等之上(李猛, 2015 : 169-176 )。
·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