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115

社会· 2016 · 6

   “会通”( 犮狅狀狏犲狉 犵 犲狀犮犲 )性研究密切相关。帕森斯(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狓狏犻 、 狏犻犻犻 )认为,欧洲社会思想在十九世纪晚期出现了重大转变,甚至可
   称之为一场思想“革命”或“运动”;其中产生了他所谓的“某种单一的系
   统性理论推理的主体”,或者说“一种特殊的、具有连贯性的理论体系的
   发展”(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狓狓犻 、 12 )。这种“发现”构成了他这项“社
   会理论 研 究”的 “主 旨”:“一 项 关 于 社 会 理 论 ( 狋犺犲狅狉 狔       )、而 非 诸 理 论
   ( 狋犺犲狅狉犻犲狊 )的研究”(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狓狓犻 )。换言之,该研究真正关
   注的是从相关论者的诸学说中产生的“社会理论本身”,亦即其“一般理
   论”的发展。帕森斯这种借助思想史研究来确定和探讨某种“一般理
   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取向,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
   录》等著作中的研究方式很相似,实际上强调的是理论或观念自身发
   展———当然是在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的动力学(赵立玮,
   2015 )。一旦确定了这一点,帕森斯也就明确了其学术生涯的“使命”之
   所在,这也是他自称“不可救药的理论家”(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51 )之真意所在。
   从早期的“单位行动”( 狌狀犻狋犪犮狋 )(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到晚期的“人的
   境况”( 犺狌犿犪狀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 )(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78 ),帕森斯展示了二十世纪社会
   科学研究中一种伟大的“社会理论动力学”的演进过程。
       不啻于此,帕森斯对社会科学中“一般理论”的探讨还基于其认识
   论—方法论思考。帕森斯(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6 、 9 )强调,“理论”是
   科学发展中的“自变量”而非“因变量”:“理论不仅对我们已知的事实给
   予系统阐述,而且告诉我们想要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那些需要解答
   的问题”。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是由命题构成的,而“命题”则是关于
   “事实”或事实之间关系的陈述(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7 )。这里的关键
   点是帕森斯对“事实”与“现象”的区分:“一个事实就其本身而言完全不
   是某种现象,而是一种关于某种或多种现象的命题”, 26 在这个意义上,
   “ 一切科学理论都是由事实以及关于诸事实之间关系的陈述构成的”
   (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41 )。因此,对帕森斯而言,构成理论的命题即
   关于事实的陈述,而后者指涉的是外部经验世界,所以任何科学意义上
   的理论都具 有 经 验 指 涉。理 论与 经验 研究 之间存 在着某 种“互惠 过
   程”:前者“指导”后者,而后者“反作用”于前者。这种过程也体现为理


   26. 帕森斯( 犘犪狉狊狅狀狊 ,[ 1937 ] 1968 : 41 )采纳了亨德森( 犔.犑.犎犲狀犱犲狉狊狅狀 )对“事实”的定义:可以
   理解为“借助某种概念图示( 犮狅狀犮犲 狆 狋狌犪犾狊犮犺犲犿犲 )而对现象做出的在经验上可以证实的陈述”。
    · 1 0 8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