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36

伦:中国人之思想与社会的共同基础


       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
       则多力,多力则强……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 离,离则
       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
       谓也。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
       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
       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荀子·王制》)
       这一番议论清晰地论述了一个社会何以要讲人伦这一根本问题。
   它首先出于人人都希望生活安定,都有对社会之乱的恐惧。而从人性
   上讲,又不可避免人人有觊觎权力,或有富甲天下之欲望。为了让社会
   得以整合,行动有序,生活安定,最好的办法就得对人群进行区分。所
   谓区分从表面上看好像指社会分工,其实儒家思想的深意是认为每个
   人根据他的资质尽可能去做适合他自己的事情,这样社会就正常地运
   行起来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别,那么人人向往权力和财富,一定引发
   争夺,进而导致社会大乱。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唯有等差有别的社
   会才是有序的、和谐的、强大的,反之,齐平的社会恰恰会发生动乱,导
   致弱势,最后自取灭亡。

       七、余论:“伦”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特质

       以上关于“伦”的研究留给现代社会学的一个思考点是,在现代性
   的框架内,以差等方式构成的社会是否公平合理,以及如果社会平等化
   是否就意味着无序?对于这样的问题,大陆学界的处理方式是试图一
   再论证儒家思想中有平等思想,而当此论述很难成立时,又转而论证等
   差之爱式的平等(甘阳等, 2016 )。可是,从“伦”的社会学分析框架上来
   看,儒家是没有所谓平等思想的,包括孔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或孟子
   的民贵思想也不是平等的思想。若以西方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来衡
   量,也可以直接回答它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而这只是一个表层的认识。
   其实西方人所寻求的平等社会主要来自天赋人权的价值理念。这样的
   理念面对社会自身客观上的不平等,会导致不断的抗争,进而产生阶级
   矛盾,或者说西方的平等思想所带来的社会构成主要是阶级的、结社
   的、民族的斗争,以及社会性的、群体性的、人际的冲突或者底层的、弱
   者的、边缘者的反抗乃至于各式各样的社会运动;而中国人所认可的从

                                                           · 2 9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