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16

“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


   问题的关键在于“耕而食,织而衣”。《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
   者许行,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
   “否,许子衣褐。”曰:“许子奚不自织?”曰:“害于耕。”(焦循, 1987 : 365-
   370 )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真实涵义,可对照《汉书》卷三十《艺文
   志》二《诸子略》九农家类小序批评农家道:“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
   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班固, 1962 : 1743 )。在古农家言中,也
   确有神农亲耕之说,如《吕氏春秋·爱类》所言:“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
   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
   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高注:“身,神农之身也”(许
   维?, 2009 : 593 )。《艺文类聚》卷六十五引《尸子》:“神农并耕而王,所
   以劝耕也”(欧阳询, 2003 : 1194 )。无疑,农家学说中虽然设立君位,但
   实际上却取消了君对于民的特殊性,要求君也必须参与到实际的农耕
   之中。所以,农家的“耕而食”,实为“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早期表述,即
   “不耕种者不得食”,在此,“耕”与“食”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性。并且,
   这一相关性还内含平等性,即对于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的要求,包括君主
   本人。相应地,《盗跖篇》中还有“织而衣”,这甚至可以视为对孟子辟许
   行的回应———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其他器用尚未出现,作为人类生存之
   物质基础的衣食都是出于自耕自织,其模式可能是男耕女织,不再认为
   “自织”“害于耕”。《艺文志》农家类小序称誉农家曰:“播百谷,劝耕桑,
   以足衣食”(班固, 1962 : 1743 ),所据即回应了孟子辟许行的后期农家成
   熟理论。
       《 盗跖篇》虽引述了农家思想,却并未停留于农家,因为即便“君臣
   并耕”,也仍然有一君位在,那就存在着万民不齐一的可能性。于是,庄
   子后学无君派便进一步取消君位之可能性。先秦有君论的代表当属儒
   家。孟子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焦循, 1987 : 420 )。《庄
   子·内篇·人间世》引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
   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郭庆藩, 1961 : 155 )。儒学之义,乃是以父子
   之亲为基干,家国之情皆推原于父。《孝经·士章》有谓:“资于事父以
   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
   父也”(李隆基注、邢籨疏, 2009 : 19 )。子对父既敬且爱,因为父既尊且

                                                          · 2 0 9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