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171

社会· 2016 · 5

                         表 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小学升初中          初中升高中           高中升大学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是否升学(是 =1 )      0.798   0.402   0.464   0.499   0.348   0.476
   历年招生数(百万人)      16.489   3.405   3.799   1.943   2.270   1.953
   民族(汉族 =1 )       0.916   0.277   0.941   0.236   0.948   0.223
   性别(男性 =1 )       0.475   0.499   0.495   0.500   0.504   0.500
   父亲职业地位          27.948  19.155  31.688  18.719  38.791  18.192
   父亲受教育程度          6.131   4.212   6.786   4.168   8.130   3.994
   入学前户籍(城镇 =1 )    0.281   0.449   0.371   0.483   0.652   0.476
   市场转型(经历 =1 )     0.666   0.472   0.513   0.500   0.755   0.430
   教育分流(重点 =1 )                     0.080   0.272   0.193   0.395
   样本量(未加权)             3157            2278            1418
      注:表中数据已加权。
       (三)统计模型
       梅尔( 犕犪狉犲 , 1981 )在 1981 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用 犔狅 犵 犻狊狋犻犮 模型
   可以控制不同年龄组教育机会边际分布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应教
   育分层状况,之后被学者们广泛采用。本文对这一模型进行略微改进,
   除家庭背景外,还引入户籍、教育分流等变量。模型如下:
                          (  犘 犻
                          1-犘 )
                     lo g 犲     犻  =λ+  狊 λ 狊 犡 狊
                                                       表示第 狊 个
   其中 犘 犻  表示第 犻 个个体升上大学的概率, λ 表示常数, 犡 狊
                对应的系数。
   变量, λ 狊  为 犡 狊
       五、研究发现


       (一)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基本描述
       表 2 描述了城乡子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升学比例。表格最后一行
   是城乡总体升入大学的比例,可以发现,农村子弟最终升入大学的机会
   要远低于城镇子弟,仅为后者的约 1 / 5 。然而,在高中阶段,农村子弟
   的升学机会则占到城镇子弟的 1 / 2 。因此,大学中农村子弟比例偏低
   并非完全由高中升大学阶段的教育筛选造成。继续观察初中升高中阶
   段的教育进阶会发现,农村子弟的升学处境更糟糕,其升学比例仅占城
   镇子弟的 2 / 5 ,而绝对差距则达到 44.1% 。小学阶段差距不大,两者差
   距不到 1 / 4 。因此,本文认为,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并非完

    · 1 6 4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