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167
社会· 2016 · 5
影响的研究中,维克多·尼( 犖犲犲 , 1989 , 1991 , 1996 )提出市场机制会取
代再分配机制的理论主张,认为市场的引入会使得权力的效能下降,教
育将取代权力,成为支配社会分层的主要力量。然而,这 一理 论 在 提
出伊始就遭到边燕杰( 犅犻犪狀犪狀犱犔狅 犵 犪狀 , 1996 )、谢宇( 犡犻犲犪狀犱犎犪狀狀狌犿 ,
1996 )和周雪光( 犣犺狅狌 , 2000犪 , 2000犫 )等人的挑战,他们认为市场转型
是一个渐进的 而 非“休 克 式”的 过程,教 育—收 入 和 权 力—收 入 是 一
种张力而非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再分配制度与市场制度将同时对中
国社会结构产生影 响。当 本 文将 这一 理论 应用到 教育 领域时,结果
同样如此。
市场力量的稳固发展,使其逐步侵入教育事业(包括幼儿教育、初
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个再分配制度原本异常坚固的领域,
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李春玲, 2003 ;李煜, 2006 ):一是体制内教育事业
趋于市场化,主要表现为高等学校收费。 1989 年、 1994 年、 1997 年国
家教委三个文件的连续公布,标志着“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的
资助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 2 上学所需的各种费用不再由政府完全包
揽,而主要由家庭承担。二是体制外“课外补习班市场”的兴起。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北京出现第一批民办中小幼学校和教育辅导机构开始,
课外辅导机构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期。据推测, 2010 年中国
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有 3000 亿元,未来 5 — 10 年,这一规模
还将达到 5000 亿元(汪丞, 2013 )。这些教育培训机构从小学覆盖到大
学,在重点学校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优质教育资源获取渠道。既有研
究往往只关注到了教育领域第一个方面的变化,试图从资源稀释或理
性选择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成本上升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李春玲,
2003 ; 犆犺狌 , 犡犻犲犪狀犱 犢狌 , 2007 ;叶 华、吴 晓 刚, 2011 ;吴 愈 晓, 2013犪 ,
2013犫 ),却很少注意到第二个方面的变化。
“ 课外补习班市场”通过在师资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横向的货币
联系,使得优秀的师资成为所有人都可以购买的服务。由此,它重新
定义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规则,并可能重塑未来中国的教育分层格局。
本文的关怀在于,谁 将 在 这 一 转 变 中 获 益 或 受 损?“课 外 补 习 班 市
2. 参见杨东平:《中国教育 制 度 和 教 育 政 策 的 变 迁》,香 港 中 文 大 学“中 国 研 究 服 务 中 心”,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狌狊犮.犮狌犺犽.犲犱狌.犺犽 / 犘犪 狆 犲狉犆狅犾犾犲犮狋犻狅狀 / 犇犲狋犪犻犾狊.犪狊 狆 狓 ? 犻犱=4118 。
· 1 6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