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65

社会· 2016 · 4

   指出的那样,不断对过去的阶级成分的标准和界定进行着“修正”与“补
   充”。为了更为深入地理解“算账派”的实践方式,在本部分中,我们将
   尝试勾勒王观澜本人精神气质的另一面向。
       王观澜曾在其自述材料中明确提到学生时代担任校友会会计的
   经历:
           不久在学校斗争中,由于利用了学阀门内部的争权夺利
       及他们影响下的学生闹分裂的机会,团结了一部分进步同学,
       在校友会选举中,被选为会计,取得了校友会中的经费管理
       权。为要把事情办得光明磊落,预防坏分子攻击,经常结算账
       目,定期分布,取得了多数同学的信任。(王观澜, 1994犪 : 12 )
       尽管这只是王观澜漫长革命生涯中的一个短小片段,但它却提示
   我们,应该注意从其早期“会计”经历的角度上去理解作为“计划管理干
   部”的王观澜。由此,我们不妨通过王观澜所撰写的其他文章来进行更
   为深入的考察。
       1933 年,担任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秘书的王观澜起草了《一
   九三三年的春耕工作》这份文件,其中对于春耕计划与任务的规定,可
   以用“事无巨细”来加以概括描述:
           要增加人工。要发动群众在耕种过程中多犁田,多耘田,
       多割田草,每丘至少要犁耙两次,耘三次,要做到田里无一寸草
       ……要增加肥料。除各种肥粪是会以外,要尽量割草铲草皮,
       或挑塘泥去肥田,要发动每个男人多铲 30 斤草皮,多挑 30 担
       塘泥,发动童子团每人多捡 100 斤狗屎下田。(王观澜, 1994犮 : 5 )
       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其他有关农业生产的工作中,王观澜同样
   以相对精密的量化方式对工作进行计划管理,甚至具体到了每人每天
   拣拾肥料的工作量。这一计划管理的工作方式,显然与当时中央苏区
   的具体农业生产状况并不相符———当时的苏区社会,在农业生产上仍
   然以小农生产为主,尽管存在着基于宗族共同体关系而进行的生产上
   的合作,并且存在着诸如“田村会”、“鸭婆会” 19 等农民组织,但是这些
   只是起到协调作用的组织,距离王观澜所主导的这种精确计划管理的


   19. 这些都是苏区乡村社会中的农民组织。这些农民组织的主要作用,主要是协调农村中的
   用水问题,协调农田的灌溉等农业生产事宜(参见朱开铨, 1993 : 4 )。

    · 5 8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