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24

“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


   底的清算。今天,我们需要超越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各不相同的复杂背
   景下所产生的这些争论,厘清革命的政治路线对中共政治文化所产生
   的更为持久的影响。
       1921 — 1949 年由中共领导的革命在政治上被界定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其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其革命性质具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
   革命与争取人民解放的民主革命的双重性质。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和
   农民革命,成为在不同时期按照不同方案配置政治路线的几个基本元
   素。而在政治路线的配置中,一直存在着三个长期纠葛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阶级斗争观念的复杂性。阶级斗争是陈独秀、毛泽东
   等中共主要领导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如果我们要把政
   治真正当作政治来认识,而不是把政治简单当作意识形态、权术谋略或
   治理技术,不是从技术化的角度消弥政治的概念,首先就需要面对阶级
   和阶级斗争概念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 阶 级 概 念 的 政治 性内 涵 与 经 济 性 内 涵 之 间 的 张 力。
   陈独秀( 2010 ) 1923 年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和毛泽东
   ( 1972犪 ) 1925 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代表了早期中共领导
   人对阶级概念的理解。在这两篇文章中,阶级分析的重点都不是结构
   性的而是政治性的。也就是说,重点“不在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
   历史位置的具体科学考察,不在对中国社会作严格的结构性的阶级阶
   层分析,不在以比较严密的数量统计为基础的所有制和财产分布的描
   述研究,而主要在描述各阶级在当时经济特别是政治上的处境、状态和
   它们在经济特别是在政治上的态度和可能性。从而收支状态、生活水
   平代替在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中的结构性的地位,常常不是生产
   中的地位,而是分配、消费中的地位,不是经济条件,而是政治态度,更
   成为注意的重点”。因此,“实际是从阶级斗争(政治)来观察、论证阶级
   (阶级),分析阶级也是为了明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是为了当前革命的急迫的实用需要”(李泽厚, 1987 : 152-153 )。这种
   更多从政治而非经济的内涵来理解阶级的做法,不仅体现在毛泽东的
   早年思想中,也体现在他思想成熟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中(参
   见毛泽东, 1972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资产阶级性
   质的革命,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同时它又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的,对资产阶级有时要采取联合有时又要反对,其发展道路最终通向非

                                                           · 1 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