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27
社会· 2016 · 4
译的过程;如果是对中国具体经验的某种总结和抽象,就须对这些具体
经验的发生进行挖掘和剖析。这些考察和分析应该结合当时的政治、
军事情势,相关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史、地方史来进行。通过这种追溯和
分析,就可以理解某些政治传统和政治正统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些
新的传统和正统包含了何种对外来思想和制度的吸收与改造,又积淀
了哪些复杂的地方传统及历史行动者的创造。陈寅恪( 2009犪 : 55-77 )
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中对“江陵素畏襄阳人”这句俗语的犀利洞
察,田余庆( 2012 : 1-36 )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对“王与马共天下”
这句俗语的透彻解析,江田宪治( 2015 : 370-409 )对中共党史中“路线”
这个概念的源 流 的 仔 细 爬 梳,都 可 以作 为这种 分析 的 范 例。孟 庆 延
( 2016 )对此分析路数作了初步的尝试。
(二)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
政治路线必须依靠组织路线去贯彻。自 1927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一次明确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以
来(中央档案馆, 1991犪 : 144 ),尽管民主集中制内涵的丰富和机制的调
适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但民主集中制在革命时期一直就是组
织路线的核心制度,并成为中共政治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共产党
在与国民党分分合合、明里暗里的长期较量中,表现出了异常强大的组
织力量。毛泽东( 1991犪 : 606 )也因此将党的建设称为中共战胜敌人的
“三大法宝”之一。
从源流上看,民主集中制源于苏俄而非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在创
建共产主义同盟时所主张的建党组织制度是民主制,第一国际所确定
的党内生活的根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列宁基于俄国的现实社会状
况,最早在《怎么办?》和《进一步,退两步》两篇文中将建党的组织原则
确定为集中制。 1904 年卢森堡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中批
评列宁在组织问题上陷入了“极端集中主义”,这表明了共产主义运动
的组织原则在欧洲土壤与俄国土壤上的差异。列宁后来修改了自己原
来的提法,在 1905 年 12 月召开的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代表会
议上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在 1906 年将此正式写入了党章
(许耀桐, 2010 )。民主集中制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将民主制和集中制结
合起来,但它显然更偏向集中的这一面向。后世所谓“列宁式的政党”,
主要就是指列宁在建党原则上对入党条件、组织原则和党内纪律的强
· 2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