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6
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
世不迁之宗”(杜正胜, 1992 : 406-408 )。所谓“连络遍于域中,胶葛尽
于封内”,说的即是封建制的这般好处。亲亲与尊尊的逻辑,既确立了
天子即宗子的地位,亦确立了诸侯别子的地位,既确立了“百世不迁之
宗”以续万年,亦确立了“五世而迁之宗”而拱卫宗主,使得天子于天下、
诸侯于封国之 内 敬 宗 而 收 族,恒 心 而守民,纵 使一 国 乱,亦 不 致 于 天
下乱。
封建制因宗法之固基,必以同姓明亲亲为本,以异姓明贤贤为助,
其政统的根本自然不是靠的能人政治。周人治政,不是业务和效率第
一,而首先讲的是人伦差等的原则,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大体有这
个意思在里面(周飞舟, 2015 : 26-48 )。不过,这里说人伦上的爱有差
等,既是基于一种自然意义上的社会情感,孔颖达谓“原始要终,体之乃
人情之欲”(孔颖达, 2001 : 1 ),又必须带有些神圣性规范的“敬”的意味,
《礼记》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因此,无
论宗法或封建,都既是制度,亦是典礼,“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周人此
其所以为文也”。这里所奉行的不是一种制度主义的逻辑,而是缘情制
礼,以礼节情,“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在这个意义上,“古
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有制度、典礼以
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有恩相洽,有义相分,而国家之基定,争
夺之祸泯焉”(王国维, 2001犪 : 301 )。周人为政之精髓,更在于道德之器
的运用。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 孟子·离娄下》)因而所谓贤贤,必以亲亲、尊尊为本,克己复礼,去实
践一种君子的仁政理想。是谓: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
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
亲。班朝治军,?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
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
封建制中的“家国天下”,讲的是《毛诗》中说的“君之宗之”的逻辑,
诸如丧服、祭祀、宗庙之礼,说明君统与宗统之间的密切关联(李宗侗,
2011 : 18-19 )。顾炎武《日知录》论氏族中说,“古之得姓者,未有不本
乎封者也”,说明封建制中土地与氏族之间的关系很深,甚至可以说,有
了土地,才有姓,姓并非生而有之,而直接具有封建上的政治意涵,“天
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刘师培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