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4
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
历代推崇封建制的思想家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贾谊批判秦制之
弊:“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陆机(字土衡)则直指汉末以来之乱
政的根源,在于“弃道任术”,“制国莫于弱下,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
其害”。一言以蔽之,秦咎由自取,实因自我孤立,废除了封建的“五等
之制”,也就会“忘万国之大德”;到了汉代,虽“汉矫秦枉,大启诸侯,境
土逾益”,却“不尊旧典”,难怪“贾生忧其危,晁错痛其乱”(陆土衡,《五
等论》)。后来,唐臣朱敬则以为,周代实行分封之制,乃是天子与诸侯
共治共守的“公天下”,这种分土胙民的做法,可使诸侯拱卫,天下归心,
国家长盛而屹立不倒;而郡县制则“天下制在一人”,一人专制,“殊非至
公”,致使“主猜于上,人骇于下,父不能保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结
果,秦代所以二世而亡,短命得可怜。故而唐宋十大家之一的孙樵(字
可之)感叹道:“呜呼!州县真驿邪!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
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
难哉。”(孙樵, 2013 )
很显然,此类尚封建、斥郡县的主张,据有的是治道之本的思想根
基。郡县制依皇权专制,法家理政,军功授爵,废井田开阡陌,扫除各种
流动性生产资源的限制,短时间内走上了一条效率至上的富国强兵之
路。但历史似乎也说明,密致的律法与强力的征服,带来的却是顷刻的
覆亡。秦制有悖亲亲之道,如三国曹礒所说:“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
官,弃礼乐之教,任苛刻之政”,自然是谲诈之术横行,凌弱之势任意,
“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曹礒,《六代论》)。相反,周公创制封
建,却很是知道“明德”与“绩效”之间的辩证法。
《 六代论》开篇即说:
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
故《传》曰:“庸勋亲亲,昵近尊贤。”《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
族。”《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由是观之,非贤无与兴功,
非亲无与辅治。夫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之道偏任,则
其弊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近则有宗
盟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
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夫然,故能有其国
家,保其社稷,历纪长久,本枝百世也。”(曹礒,《六代论》)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