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23
社会· 2016 · 2
五、 1887 年文本对 1880 / 1881 年手稿之基本问题的继承
与发展
在 1880 / 1881 年手稿写成之后,滕尼斯于 1887 年正式出版了《共
同体与社会———作为经验文化形式的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这就
是为后世熟知的第一版《共同体与社会》。从表面上看, 1887 年文本几
乎没有保留 1880 / 1881 年手稿的任何痕迹( 犜狀狀犻犲狊 , 1979 : 犡犡犐犞 )。它
涉及的是“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个特定的学说传统,而非一般
的经验科学的 哲 学 与 方 法 论原理;除此之 外,在写 作 方 式 上,它 不 像
1880 / 1881 年手稿那样,依照统一的、连续的“自然史”或“过程”的原则
来探 讨,而 是 采 用 了 一 种 区 分 “标 准 类 型 ”( 犖狅狉犿犪犾狋 狔狆 犲狀 )的 写 法
( 犜狀狀犻犲狊 , 1979 : 犡犔犐犐 ), 1887 年文本围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在“社
群生活形态”“个体心理机制”“法与支配的模式”这三个方面的对立,提
出了“共同体—社会”“本质意志—志愿 4 ”“习惯法—实定法”“公社—
国家”这几组相对的范畴。
尽管如此,一旦我们透过表面的区别,具体考察滕尼斯对“标准类
型”本身的理解,就会发现, 1887 年文本继承了 1880 / 1881 年手稿的基
本精神,它建立在后者对“经验科学”之定位的基础上,并展现出更复杂
的面貌。就此而言,从 1880 / 1881 年手稿提供的视域出发来探讨 1887
年文本的类型学问题,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滕尼斯所奠定的社会科
学传统。在接下来的讨论里,本文正是从滕尼斯 1887 年文本的“标准
类型”入手,探究其在何种意义上遵循了 1880 / 1881 年手稿的原理,又
在何种意义上发展并超越了它。
前文已经指出,滕尼斯在 1880 / 1881 年手稿里所奠基的“文化科
学”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洞察经验事实,在对它们进行反思的基
础上形成生活理想,进而寻求在经验中实现理想。这是一个辩证运动
的过程。为了解决德国抽象个人主义与国家专制主义的困境,重塑伦
理生活,通过对“文化科学”的考察,滕尼斯在手稿的最后提出了一种依
靠“习惯”或“义务感”维持的“共同体”的生活模式,它区别于“社会”的
4. 滕尼斯在第一版( 1887 年)和第二版( 1912 年)的《共同体与社会》里,使用的是“ 狑犻犾犾犽ü狉 ”
( 任意或志愿)一词,自第三版( 1920 年)之后,滕尼斯将它改成了“ 犓ü狉狑犻犾犾犲 ”(抉择意志)。
· 1 1 6 ·